“宁哥儿的衣裳用蔷薇香味的肥皂荚洗。”
锦娘如是道。
佩兰忙应下,又去大厨房挑热水过来洗衣裳。
两刻之后,阿盈过来道:“娘子,佩兰说她去大厨房的时候,途经东院,那包娘子正揪着杨都头的娘子奚落,说她不置办酒席还席云云。”
锦娘来了之后,齐娘子先置办了酒席,后来中秋之后,田娘子、包娘子、锦娘又各自请了一席,之后便算是押司的两位娘子也请了,甚至连同为都头娘子的赵娘子都请了,杨家娘子却始终不动。
可能因为锦娘她们这里紧挨着吏员院舍,也知道一二,这杨都头的娘子不还席不是杨家缺钱,而是这都头娘子不受宠,杨都头早有外室,她带着两个孩子只不过是吃穿不缺,但多的就没了。
一件褙子就翻来覆去穿,哪有钱置办上等酒席。
“这也过了些。”
锦娘摇摇头。
阿盈笑道:“可不是,包娘子也不过就只比杨家娘子好一些罢了。”
因为阿盈负责锦娘这里迎来送往多年,可以通过各家往来就几乎能判定人家家底如何了。比如县衙四官,田娘子应该是最有钱的,她嫁妆还很丰厚。其次就是自家娘子,汴京两家铺子,两座庄子,还有现钱好几千贯,更别提金银首饰六匣、衣裳、布料、茶叶、香料好些东西。
其次就是齐娘子,齐娘子娘家听说也不大富裕,做着个穷官儿,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嫁给商家子。
包娘子却是家底最薄的,却反而嘲笑人家。
“别扯闲篇了,你自个儿冬日的衣裳先拿出来拆洗一遍,到时候冬天就没太阳了。”
锦娘道。
世上有三种东西是藏不住的,贫穷、咳嗽和爱。
贫穷首当其冲,所以,过冬的衣裳如果不准备好,就容易受寒,到时候感染风寒就受罪了。
阿盈的衣裳是不缺的,她曾经和姑子静安关系不错,锦娘知晓她要迎来送往,都会特别留些上等料子给她,她月钱虽然没有绣娘多,但是有赏钱,她又爱俏,故而,她冬日的袄子也有一箱呢。
甚至,她还送了一件自己不喜欢的给青蓉做人情。
锦娘忙活了半天,又练了一会儿子,才在绣架前绣佛像和佛经,在做绣娘的时候,她别的如修补缂丝都学会了,但是绣佛像这事儿总是她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她总是如鲠在喉。
现在有专门的功夫了,她便在窗下绣白衣观音坐莲台。
她先以传统的平针绣开脸,平针法如今是主流,但是仍旧要以画像为主。锦娘得到的这幅观音坐莲台是紫金庵的主持送的,说是名家所画。吴县此地,又称姑苏,锦娘上次随蒋羡出去,还逛过一些绣铺,也有所得。
据说唐代则天皇帝时期,还曾经下令绣佛经四百余幅赠予寺庙和邻国呢。
刚绣了一个半时辰,就听外面说齐娘子那里请她过去,锦娘又忙换了身衣裳过去。
原来是本府通判的夫人过府了。
通判官位在县令之上,齐娘子早已请通判夫人上座,她在陪坐。然而众人都知晓,齐娘子虽然为官家女出身,平日也颇有些架子和心机,然而不擅长言辞,故而便请田娘子和锦娘一处帮忙热场子。
锦娘进门先拜见,又听齐娘子引荐:“这是本县刚上任的蒋县尉的娘子。”
通判娘子见锦娘行礼如仪,又多问及来历,锦娘笑道:“外子弟兄二人同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