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38章(第1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第38章

“你爹还要去跟你冯姐夫借马车,我没让。”

罗玉娥等锦娘一上马车就告状。

锦娘赞赏的看了她娘一眼:“这般做的对,咱们也不是说要断亲,但能别麻烦别人的就别麻烦。总这样小恩小惠的欠着,将来还不是要还过去的。”

罗玉娥点头:“就是这个理儿。”

出了朱雀门,又往前走到龙津桥,过州桥向南走,这便是夜市一条街,锦娘掀开帘子看到灯火一片,完全是按都按不住的想下马车来。还是罗玉娥按住了她:“急什么,你回来了之后,每日都可以来逛。”

人声鼎沸之处,各种商贩卖的水饭、爊肉、肉干,还有玉楼前各式各样食物的熟食,曹家店铺那些摆出来层层叠叠的从食琳琅满目。

过了州桥夜市一条街,就到了臭水巷的门口,罗玉娥给了车夫十五个子儿,她们又把锦娘的行李搬了进去。

这还是锦娘头一回到自己汴京的家中,房里点起了蜡烛,她的房间是成套的家具,翘头书案旁边立着书橱,一架镂花床上铺着缎子被,床旁边立着顶柜,她坐在床上往后面一躺,又打了个滚儿,只恨不得不起来了。

还是罗玉娥道:“喜欢吧?这颜色还是我挑的呢,最适合你们小姑娘的。”

锦娘满意的点头,又起身搂住她娘:“娘,我很满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那你快些换身衣裳,跟娘去灶房烧火。”

罗玉娥也是和女儿一刻都离不开。

天知道她还有多少话要跟女儿说,魏雄是个不擅言辞的,儿子还太小,只有女儿什么都可以聊,还能站在自己那边。

锦娘笑眯眯的换上一件青色的绸袄,下面穿灰色的绵裤,系上一条鹅黄色的腹围,她先把自己的书籍衣裳放入书橱和衣柜中,又把钱箱子放好,其余的盥洗之物也拿出来,再看看自己房间的窗户下还有一片空地,到时候放绣架。

真好。

厨房并不是很大,灶头也只有一个,罗玉娥连忙道:“家里的铁锅还好背来了,否则买一口锅可不便宜。”

宋朝的铁就不便宜,不像现代几十块钱上百块就能买一口锅,一口铁锅约莫三到五贯左右,这可是重要的财产。有的人家分家,为了一口铁锅能打的头破血流。

锦娘把稻草弄成一个小把子,放进灶膛里,火烧的旺旺的。

以前她最喜欢跟娘烧火,冬日暖烘烘的,娘还会用一个黑色的小瓦罐里面放豆角腊肉放进灶膛里再拿出来,那可太美味了。

罗玉娥做了六道菜,一样是买的烧鹅,一样羊骨汤、葱煎豆腐、红烧鱼、粉蒸萝卜茼蒿、烩咸菜。

锦娘面前一碗羊骨棒汤,她俯下头喝了一口,暖烘烘的,再看娘正道:“过几日我来炸丸子,炸一样萝卜丸子,一样肉丸,再用簸箕装好放梁上。”

比起锦娘的不挑嘴,扬哥儿却是个挑嘴的娃,家里烧的菜和米饭塞进去如同嚼蜡,只吃外面买的烧鹅。他的话也不多,但知道自己是姐姐,动不动就要看自己,锦娘刮了一下他的鼻子:“扬哥儿,你的书读的怎么样?”

扬哥儿点头,笑眯眯的,还把手里的木制雀鸟递给她。

锦娘看这雀鸟惟妙惟肖的,有些惊讶:“这是什么?”

罗玉娥笑道:“你弟弟自个儿雕的,之前你到汴京,我和你爹先在你舅家帮忙,就替他买个木头玩意儿,本来是买着玩儿的,后来他自个儿常常拆了自己拼,你看他这么小的人,他手有劲儿。”

锦娘见弟弟的指甲上还有倒茧皮,心中暗自讶异,又摸了摸他的头:“扬哥儿真聪明,读书怎么样?”

“在江陵有好些小伙伴玩儿,在汴京蒙学,他说话有乡音,先生倒是还好。”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