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猛烈的咳嗽起来,蒋氏和奚氏又喊大夫来,好容易等她老人家服下药,奚氏去了吴氏那里求助。
吴氏拍了拍她的手:“你别慌,我问过二老爷,他有位同僚也是大家子出身,我让媒人把她的帖子拿一份过来。”
“好,又要麻烦二嫂了。”
奚氏欣慰的很。
二嫂时常放权给她,对三哥儿也很好,这也是她在府里的依存,不必靠三老爷,她就能作主。
但她们都猜错了,在进十月的第一日,周府的门被叩开了,姑太太在梅家族中选了一位嗣子,让女儿代替她进府尽孝。
可惜这次,蒋氏只是让二姑娘三姑娘拣了两身没上身的衣裳给她送去,没有再让针线房送衣裳过去了。
连陈娘子都道:“她这做娘的知道自己不受待见,不来也是对的。”
锦娘正好把手里的枕巾做完,又开始做椅披桌帘和挂帘。
这些都得陈娘子先教她们:“椅披最好和桌帘一起做一套就好,最好选红色的缎子,丝绵去库房领去。”
她还先做了个示范,锦娘她们跟着学会了,才开始着手做。
不得不说这次真的收获满满,锦娘原来还真的不知道婚庆要做这么多东西,甚至都不知道赏赐下人的绣件儿也要专门做。
夜里,点上蜡烛,她密密麻麻的记了一整页,有些怕描述不明白的,直接画了图,此举还引起方巧莲的不快。
“快睡吧你,一直亮着都睡不着了。”
“好好好,快了。”
锦娘道。
因为惦记着吴氏送的翰林院的花鸟册子的画,她又起床开始准备描一幅喜鹊登梅的桌帘椅披,这次她准备了四种,喜鹊登梅是她惯常绣的,等喜鹊绣完,她就准备绣迎春花开。
如此,就需要藤黄为主色调,花瓣的边缘还要用朱砂加胭脂调汁。
她就是这样,总要多做准备才好。
随便两册翰林院画院的花鸟册就很符合时下审美,若她能够进文绣院,这些翰林院画册最先送到这里,那才是最时兴的样子。
有些花样虽然好看,但不符合时下的审美也不行,必须紧跟流行。
可惜朱砂不够了,她又去请匡三哥帮她带些朱砂来,一两朱砂就二百多文,着实不便宜,但没办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在前脚出去了二百文,后面老太太那里的人就托她帮表姑娘做一身衣裳,还让人拿了一吊钱和布料过来。
“我可以做,但是会慢一些。”
锦娘现在把大件儿绣的差不多了,另外桌帘那些她也心里有数了,做一套衣裳只要不催的太急,她有空做。
老太太那边来的丫头道:“这不打紧,老太太知晓你们要为大姑娘绣嫁妆,也着实忙的很,还是以绣嫁妆为主,抽空做好便成。”
锦娘含笑:“那就多谢老太太体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