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莹带头叫了一声“刘师傅”,其他几人也这样叫她。
刘大姐笑眯眯的走过去,就见他们几个围着两个被鸟儿啃掉的西红柿,正在商量着对策呢,哈哈大笑着说:“这鸟儿只看到红色的就会来偷,你们去摘几片叶子,盖在快红的番茄上面,这些鸟儿笨,只要看不到就不知道这里有红番茄。”
刘进:“真的?”
刘大姐以前也住平房,以前也种过这些,笑着点了点头。
于是仨孩子满世界去找树叶子去了。
冯燕文连忙招呼刘大姐进来坐,还要给她让椅子,刘大姐笑着摆摆手,自己熟门熟路的进屋搬了椅子,拎到廊下坐着,这一溜的平房,也就少数几家收拾得利索点,好多人家是搭盖出来的窝棚,窗户上面就是顶,一到这个天气热的不得了,以前黄奶奶家就是这样的房子,后来王栓柱接手,是披着一层大杂院的皮,其他的全都翻修过,屋子加高了不少,顶上甚至搭出来个平台,上面还撑了油布隔热。
当初装的急,没来得及把顶上收拾利索了,这段时间家里有工人进进出出,刘大姐过来看,竟然是在旁边原来空的地方搭出来了个铁艺的楼梯,一直通向二楼。
刘大姐说:“咱们这有限高啊,二楼不允许搭的。”
冯燕文摇着蒲扇说:“不盖房子,也就在上面搭个架子出来,这阵子太热了,栓柱说在上面种点葡萄藤或者是其他什么的隔一下热。”
不盖房子街道不管,但这一片的建筑都是一层,最多给楼上搞个阁楼出来,再不然就只能往地下发展了,有人从地下偷半层,再从天上偷半层,一层楼改成两层用,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刘大姐看了一下楼上,上面只做了几个木架子,工人们正在往上面运土。
也就是他们家的房子,翻修的时候全部都翻成新的建筑材料,换其他人家的小窝棚,折腾几下没准就塌了。
刘大姐有些羡慕:“也就是王栓柱翻得起,也舍得花这钱,这么多钱花下去,得一套商品房的钱了吧,还是他会心疼人。”
要不说王栓柱有魄力呢,寻常人买这种房子,是因为买不起楼房,不然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日子,谁不羡慕啊,当初买家想还价,定金交了都不想要这房子了,要不是王栓柱愿意接手,这房子到现在估计还没卖掉。
后来唐慧还想来闹,但见屋子都被扒拉成新的了,也不好意思再要房子了。
冯燕文淡淡一笑,问:“您是来问楼上的事儿?”
刘大姐这会儿才跟想起来似的,忙轻拍脑门:“哟,你瞧瞧我这记性,我看你是个文化人,有件事情想我问问你意见。”
前面,几个孩子已经把树叶子找来了,正在研究着怎么绑在番茄上面。
黄晓莹绑好了,刘进嫌不好,又要重新绑。
还是冯老师人好啊,家风也好,要不是她家照顾,刘进几个现在的日子还过得稀里糊涂的,当初听说冯燕文要搬走,刘大姐心都凉了,心说要重新找租客,又是一个巨大的任务,没想到人家这么厚道,房子照旧租着,跟房东的关系维持得还这么好。
刘大姐看他们还在折腾,忍不住过去搭了把手,示范着绑了一个,这才回来跟冯燕文继续说话。
“是这样的,十月份市里要搞庆国庆的活动,区里可能要提前把活动办起来,我们街道也要出节目,你也知道咱们这边住的都是什么层次,唱歌跳舞的是不行了,我想搞个小品。”
灵感还是来自于薛老太。
把灵感来源说了一下,然后提了一下创作思路。
冯燕文有些为难:“我这段时间在家也没别的事,按说你开口我也应该帮帮忙,但写剧本什么的,我不是很在行啊,我平常连电视都很少看的。”
前段时间王栓柱按她在床上养胎,还叫她看电视打发时间来着,就那样冯燕文都躺不住,在家憋了两天就出门干活儿了,为此王栓柱没少操心,还在刘大姐面前请教过。
刘大姐自然不会觉得这两口子是心机重,提前那么久布局推脱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