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娟心里虽然有些看不起她,但好歹给她儿子弄到了重点中学的入场券,这所学校非常难进,对她儿子以后考高中的助力也不少,光看到这个,尹娟就犹如看到了大学入场券,喜滋滋的都把大学校门开在哪边选好了。
而姜好好带着报纸跟杂志,回到了学校。
有光鲜的事情,不宣扬出去,犹如锦衣夜行。
就在姜好好的事迹传遍了整个十七中,甚至姜校长为了给女儿争取一个京市十佳,把事情都报道给了上级单位,整个学校都在宣传姜好好的英雄行为的时候,《法制周报》出了最新一期的报道。
——智擒绑架犯,十八岁女高中生崭露头角。
——女教师展现出惊人的语言能力。
《法制周报》是一款小众报纸,在小范围内有一定的粉丝。
九十年代又是纸媒盛行的时代,即便不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但因为其报道有一定的权威性,还是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和一定程度上的热捧,换几十年以后的网络用词,人家是有自己的忠粉的。
十七中的郑校长就是这么一个法制忠粉。
他是学中文的出生,早期还给报社投过豆腐块文章,还有过当作家的梦想,只是后来发现,写书跟学中文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个梦想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现实生活繁琐的事情越来越多,便逐渐的打消掉了。
在中二时期的年纪,郑校长还幻想过能出版一本悬疑小说。
虽然作家梦破碎,但郑校长一直都没有磨灭掉阅读的热情。
换言之,他是因为喜欢看小说,看报纸,才想到要自己写的。
今天的《法制周刊》一放进报纸箱,就被他拿走了。
报纸夹在腋下,自行车蹬到飞起,郑校长进了校门。
门卫朝郑校长点头示意,帮他开了个侧门,大家都知道郑校长这个年纪已经快退休了,现在正是与人为善的时候,不管是小年轻还是以前的故旧,对他的评价都不错。
“郑校长,来上班了?”
“老郑,早啊。”
郑校长一一点头示意,叫他郑校长的,一般是年纪比较小的,年龄差比较大,叫他“老郑”的,一般都是年龄差不多大的人,这些人跟他一起参加工作,大家彼此之间没什么距离感,相处起来也跟当年差不多。
当然,能这样跟老同事相处,也是因为郑校长本身就是个性格很好的人。
到达办公室之前,他看到了隔壁办公室的姜广东门关着。
姜广东这人品不怎么样,但善于钻营,跟教育局的关系处的不错,这些年要不是郑校长在上面压着,他能蹦跶到天上去,不过学校也不是谁的一言堂,郑校长不能完全压制姜广东,姜广东也不能为所欲为。
比如前几年,姜广东提议,要把教师办公室翻修一下,郑校长就拒绝了。
姜广东打的什么主意,郑校长还能不知道?
他俩年纪差不多,郑校长不退下去,姜广东也上不去,但谁也不能逼着郑校长提前退休,熬到郑校长退下去,姜广东也到了要荣养的年纪,两人相差不过三岁,教育局是不会提拔一个快要退休的人当校长。
姜广东想在退休前大捞一笔,郑校长偏要压着。
前几年,姜广东想把女儿搞进来“接班”,郑校长也就放了他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