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刚看起来和她意见相同,摇头说:“新墨这不是抬杠吗?”
殷婵神色微妙。
宋刚改口说:“新墨真有想法啊。”
糟糕,殷姑娘居然是新墨!
书生神色忧虑,又似乎有些感同身受:“莫非,新墨与旧墨之争,竟然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殷婵叹了口气:“两派的行事作风,差别越来越大,旧墨做事义字当先,声称义即是利,新墨却要利害权衡,选择一条利益最大化的道路。”
“永熹十一年,五星错行,岐鸣山崩,引发了一场大地震。当时的墨者,两派矛盾还没有现在激烈,虽然理念不同,却还能和平相处。两派在巨子的带领下,一起入山救人,谁知,刚找到一户被压在山石下的人家,余震就已经来了。”
“身为旧墨之首的巨子,坚持要留下救人,新墨众人却认为,怎能让巨子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几个未必能救出的普通人?”
“巨子却对新墨首领说,我若身死,你便为巨子,墨者岂会因为我一个人消亡?”
“新墨首领则说,巨子是整个学派的领袖,若是死了,必将有一场大动乱。”
“两派谁也无法说服对方,余震转眼便至,新墨首领一声令下,强行带着旧墨撤离,却在最后一刻,被旧墨挣脱。”
“以巨子为首的旧墨们,回到了山崩地裂的岐鸣山,搜寻到了十三个失去父母的孩童。”
“但那场地震实在太大了,即便墨者有机关术也难以抗衡,最后关头,他们以自己的身体为梁柱,筑起了一座安全屋。”
“木石砸碎了他们的脊梁,砸扁了他们的头颅,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他们对孩子们说,不要怕,他们已经布置了阵法,血流得越多,这座屋子就越牢固,如果不想再看到他们痛苦的面孔,就用囊中的尖锥刺入他们的胸口。”
“没有人愿意这么做,除了一个从小就会权衡利弊的小女孩。”
“小女孩看出,这群墨者已经死定了,既然如此,不如给他们一个痛快。”
“小女孩取出尖锥,杀的第一个人,就是一心救民的巨子。巨子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地震结束后,新墨也回来了,他们找到了被旧墨保护的孩子们,得知了地震中发生的事。新墨首领收了小女孩为徒,埋葬了旧墨,却不准任何人称自己为巨子。”
“于是这世上,再也没有巨子了。”
“从此,旧墨便只剩下小猫三两只,难成大器,新墨却在首领的带领下,成了皇帝身边的新贵。”
“此消彼长,两派之争不但没有消停,反而愈演愈烈。旧墨依然固执己见,新墨则深深地怨恨起已经死去的巨子与旧墨们,前者甚至向皇帝上书,请求永不录用这一派。”
听到这里,众人已经明白,殷婵便是故事中被救下的小女孩。
坚持自己信念的旧墨,却救了一名天生的新墨,巨子死前,是否有那么一刻,有过些许遗憾呢?
想想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