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270章 如有天助(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周瑜环视一周,绝大多数的人好似很惧怕与他对上视线一般,或是提前低头,或是在对上之后立刻便带上了几分做贼心虚般的惶恐。

哪怕面上还是镇定的,但隔着一段距离周瑜都能看出其中的虚浮。

周瑜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所有人都清楚按部就班等待他们的结果不会好,那么想要出奇制胜极大可能是要用命去拼的。

你要说很有胜算,为了前途去拼命也不是不行,但这种近乎绝境的孤注一掷,赢了也最多就是在这一次打退敌人,那在许多人心中就有些过于不值得了。

人人心里都有一笔账,现在对于孙权这边的投入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写满了不划算。

有人在权衡利弊,也有人有效死之心。

此刻在营帐中存在这份决心的人,大都是昔日孙氏旧部。

他们与孙氏之间,不管是感情还是利益,都捆绑的死死的。

而这种情况具现化,我们一般将其称之为忠诚。

此刻面对来自周瑜的注视,他们不曾躲开半分,反而带着一种有事就选我,绝对没有半个不字的坚决,甚至还有人跃跃欲试准备主动请战。

哪怕不敢说我一出战便反败为胜,但至少提升一下士气也是好的。

继续这样下去,都不用曹操打败他们,也不用内贼出手,自己军队内部军心就散了。

周瑜没有落下每一个有着这种眼神的人,或许在他们四目相对的那一刻,眼中的情绪在此刻相似到如同在照镜子。

孙权是个年轻人,一个在很多人看来还不够成熟、不够令人信赖的年轻人,周瑜同样是年轻人,与他同龄的人在曹操阵营现在还大都属于小辈,都在那里磨炼着呢,可同样年龄的他已经统领着扬州的兵马、战船与曹操正面刚了。

这里面有周瑜自己的能力在,但也绝对脱不开来自孙氏兄弟二人的信任。

士为知己者死,在某些人那里或许是个笑话,但在周瑜这里从来不是玩笑。

没有多少胜算的情况下,明明投降是更好的选择,至少可以保有一条生路。

可是周瑜不想这样选,孙权也确实没有这样选,对方将兵将交付给自己,又何尝不是将命交给了自己。

对于这样的信任,周瑜永远不会选择背弃。

如果是真的想要提高士气,这个时候确实应该选择忠心耿耿的人更好一些,但周瑜做出的选择却并非全然如此。

周瑜拿出几份文书:“明公与我来信,只言后方有欲为蔡瑁之人,只他们有无蔡瑁之能不论,明公却非刘景升之辈。”

他也没有指名道姓,直接将文书扔进一旁燃烧着的火盆之中。

如今的天气还算不上寒冷,大家一开始看到火盆还以为是周瑜身体有什么不适,现在才知晓原来是做这个的。

他说了袭营的计划,然后混杂着进行了点名。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