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244章 在与不在(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这在他们之间,本是一个不需要再讨论的问题,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已经有了答案的事情,可今时不同往日了。

曹操叹息道:“有道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此言非虚矣。”

这司空看着看着信突然没头没尾来上这么一句,绝大多数人怕都要懵上一下,一旁的郭嘉却秒懂。

同样懂得的还有杨修,对方虽然没有立刻说什么,却在有人不解其意时言语点拨一二。

杨修:“睹物思人,想来与荆州牧近日传言不无关系。”

他们谈论这个的时候甚至都没有走出司空府,所当然得这话便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

留下与曹操分析孙刘事宜的郭嘉,立刻感知到了曹操在听到这事之后对杨修产生的微妙不喜。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去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方式去做,同样也是如此。

郭嘉再次坚定了自己的某个想法,比如说很多人别管当官时间长短,这为官、为人之道,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明明有些人算得上是聪明,却又聪明的做着蠢事,都让人分不清到底算是聪明还是不聪明。

就比如说杨某,你自己知道就知道吧,你非要显摆什么,还是在司空府显摆,这跟贴脸开大有什么区别。

你不会觉得这般做能够让明公认为你懂他吧,不会吧?

有些了解与认知,是需要情谊与需求来做基础的,不然你随便表现这种了解与认知,还宣扬它,只会让人警惕与生厌。

郭嘉没有心情管别人是蠢还是聪明,但他还是比较在意曹操心情的,他向着曹操笑道:“嘉贺明公再得贤才。”

曹操想到陆离给自己的那个还处于尘封状态的盒子,不由叹道:“惜天下贤才不能尽来之。”

郭嘉没有主动去解读曹操有关“三人成虎”的那句话,曹操却主动与他说起,并且默认他是解自己这句话的。

曹操:“依奉孝看,此言语源于何处?”

源于何处啊,郭嘉:“源于人心尔。”

见得不他人好的心,想要从中挑拨的心,妄图从中得利的心……

这甚至未必是一场有预谋的舆论攻击,而是纯纯粹粹的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人心,曹操思索着这个答案,良久之后,看向知己之人:“奉孝以为,人心到底是向我,还是向汉呢?”

郭嘉忍不住一愣,他没有想到曹操会跟他说这个,而他应该是曹操第一个与之这般谈论这种话题的人了吧。

面对这般近乎明了的询问,郭嘉一边思考这个棘手的问题,一边也忍不住心头滚烫,君以国士待我,我自当以国士报之,如此而已。

郭嘉:“明公,人心如何,非由天定,反而事在人为。”

曹操:“奉孝细言之。”

郭嘉:“自董公以来,天人感应,君权乃天授之以牧民,以王莽之事为例,天子若不得天眷,何可称之为天子,若不能使世平,又何以称陛下。”

“所谓人心在汉与否,明公若得天下一统,人心在也不在,若不得,不在也在。”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