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想要表达的到底是前者还是后者呢,陆离没有猜测,没有解读,只是继续看着他,好像在等待对方的未尽之语。
可是曹操没有继续说,那么陆离索性自己开口继续问道道:“维清缉熙,文王之典?”
【2】
明公你是想要效仿文王吗?
陆离隐约记得,历史上的曹操曾经说过:“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到底是正史还是野史,陆离已经记不清楚了,对方有没有真切说过这句话,其实也不重要,毕竟原定历史上的曹操在这个年纪可没有如今的版图。
人要学会变通,所以陆离按照对方原本可能说的话问了。
这问题不是问对方想不想当文王,问的是对方有没有“以周代商”的想法。
明明他是以一个以他们之间的交流来说,可以称得上是非常直白的询问来进行的开场,但是话题进行着进行着,怎么就有点像是你画我猜的蜿蜒曲折了呢。
猜猜猜,到底有什么好猜的!
陆离心里忍不住有些暴躁,但是稳重的成年人就是不管内心多么暴躁,表面也得维持一个体面。
体面的陆离突然就一把撕掉了自己的体面,他难得的对着曹操露出了一份不耐:“我近日常闻有关司空之事,耳中多听劝进之语,想来司空所闻必然比我更甚,却不知司空对此作何想?”
陆离觉得问题还是出在了不够直白上,那就索性更加直白一点好了。
而陆离更加直白起来,那真的是不要命一般的直白。
被这般近乎咄咄逼人的质问,曹操本该生气的,再好的朋友也会生气,更何况他们在朋友之外还有一层上下分明的关系。
之前陆离一直都很有边界感,虽然不乏亲近,但依旧保持了一个特别的距离,那并不令人感到排斥,反而让人觉得非常舒心,但凡体会过,就不会对先帝为什么那么喜欢陆侍中有任何质疑。
但此刻最懂得保持距离的人突然失去了那份维持距离的从容,曹操并未生气,不是因为他对陆离的宽容,而是因为某人明明在咄咄逼人的逼问别人,自己却表现的好似在被谁逼问一般。
他为什么要问呢,此刻是谁在问呢,是陆伯安,陆卫尉,还是陆侍中呢?
陆侍中,这曾经是许多人心中的梦想,可美好的东西一旦破碎起来,便会格外的不堪。
陆离是真的想要一个答案嘛,还是世人认为陆侍中应该在这件事情上追寻一个答案呢?
曹操好像突然就明白了,或许陆离今日并不真的需要一个答案,或许自己拒绝回答才是让一切不会难堪的最好办法。
因为答案不管是什么,都不会让对方完全的开心甚至接纳,人有的时候就是会自讨苦吃般的跟自己较真。
陆离或许并不介意吃苦,但是他绝对不会想要跟自己闹翻。
曹操不知道自己的解读是否正确,但他确实不想说了:“夜深了,今日伯安想来也是累了,可要留下休息?”
原本是准备秉烛夜谈的,但现在曹操只想让大家各自回屋睡觉吧。
逃避或许不能解决问题,但它确实有用。
陆离:“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明公今日推脱了我,来日难道可以推脱天下人吗?”
这话是对着曹操说的,可说的又何尝不是陆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