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离欲言又止,最后忍不住叹了口气:“我知奉孝可能疑惑,但其中些许缘由实在难以诉之于口,奉孝当知我,我绝未存害明公之心。”
郭嘉自然相信这个,可有些事情只是他相信是没有用的:“我自然相信你无此心,可若最后这般焦急之下事与愿违,又该如何?”
陆离:“若是怕输便不去做,这般与认输又有什么区别?”
他目光灼灼的望向友人:“何为一展抱负,择明主而仕,为民请命,还天下以太平。”
陆离个人看起来干劲十足的,好像是什么热血小青年一般,可实际上他真正热血小青年的年纪时,想的大多是:猥琐发育,别浪。
所以其实郭嘉评价他是“反着来的”,倒也没有说错。
只是有些事情该怎么说呢,有些话听着让人热血沸腾,本质上也没有任何错误,可出现在错误的时机,就只会让人感到无奈、别扭,甚至讨厌。
郭嘉倒不至于因为一句话讨厌陆离,但他真心感到劝不动,真的完全劝不动。
当年陆离能够跟袁绍玩到一起去,那真的不是毫无道的,也绝对不是仅靠着一张脸或者当时的简在帝心,他们俩也是有点臭味相投在身上的。
在这方面,曹操其实也是一样的。
固执己见、不愿听劝,算是他们三人的共同点了,只是如今还活着的两个人,相较于亡者,坚持的“己见”正确率要高上不少。
对陆离的劝说迎来了大失败,这对于郭嘉而言,算是意料之外,情之中的事情。
有些事情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就要看你怎么进行利用了。
带着从陆离这里得到的大失败,郭嘉找到了曹操。
其实这件事情最本质的劝说对象本就是曹操,只要曹操不同意,陆离便是固执己见也没有用。
而郭嘉从一开始最想要劝说的人实际上就是曹操。
之所以先去找陆离,那是因为如果对陆离劝说成功的话,对方可以陪着自己一起来劝说曹操,两人1+1之后效果肯定比一个人来更好。
而如果劝说陆离失败,那就拿着导致自己失败的陆离来作为例子劝说曹操。
明公不好啦,陆伯安他钻牛角尖了!
当然了,郭嘉劝说陆离的时候是用一篇文章作为开头,劝谏明公的时候,哪怕不是带着文章,却也不至于这般粗暴直接、简单明了。
郭嘉先是拱手对着曹操行礼,称了句:“明公。”
接着,自然就是有关今日前来的目的了。
郭嘉:“不瞒明公,嘉此次冒昧前来,与伯安有关。”
对于这个说法,曹操惊讶却又不惊讶,只是看着郭嘉这般郑重其事,心里忍不住浮现出些许担忧。
曹操急忙问道:“与伯安有关,可是伯安出了什么事情?”
郭嘉看到曹操都着急了,自然是要立刻解释的:“并非如此,明公勿要着急。”
这种事情哪里是说不着急就不着急的,不过考虑到说这话的人是郭嘉,想想他跟陆离的关系,要是真的出了什么事情,对方绝对不可能是现在这般气定神闲的模样。
心稍稍放下了些许,曹操还是很想知道郭嘉口中跟伯安有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