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天子是不会错的,错的只有蛊惑天子的奸佞,天子最多就是承担一个识人不清、为其所惑的责任。
但凡稍微表露出一丢丢的幡然悔悟,那就是妥妥的要被大吹特吹的知错能改,明君之相。
这很不讲道,但有些事情本也不是拿出来与你讲道的。
之前这个奸佞长时间由宦官担任,如今宦官没了,就换外戚上,陆离这个背锅侠找的非常具有东汉特色,而且董承也确实不无辜。
这里面或许还带着几分陆离对故人之子的偏爱,但这也确实是对曹操有利的。
是陛下被奸佞蛊惑所以对他有意见,不比陛下本人就是对他有意见来得好吗?
前者他是被奸佞陷害的忠臣,后者他是奸佞,这选择题袁绍都知道该怎么做。
袁绍:……
曹操顺着陆离的话往下演,带着几分惊讶与怒色:“竟有此事!”
陆离瞧着对方那可称浑然天成的演技,也继续跟着往下演。
毕竟话题的展开原因是要诉说他如何受委屈,好的剧本总得前后呼应不是。
哪怕曹操的思绪放在了有关天子被蛊惑的事情上,听到陆离对天子说自己见异思迁,顺便还借着《季氏将伐颛臾》跟对方吵了一架,都忍不住想要说句“不愧是你”。
伯安,这么多年,你这明着怼天子的做派真是一点都没变。
曹操哪怕没有看到现场,也能大体猜到那个场景。
你这确定是要说自己受的委屈,而不是你让陛下受的委屈吗?
陆离半点不磕巴地说完了天子(划掉)自己的委屈,提起水壶帮着曹操倒了一杯水,然后端起自己之前放下的耳杯。
然而还不等他将杯子放到唇边,就听到曹操道:“以伯安之见,此事该当如何?”
这问题是有些出乎陆离意料的,毕竟这事真要问他,可真的是有点为难人了。
但是作为卫尉,这事倒也可以说是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陆离:“离以为当杀一儆百。”
被杀的那个“一”说的自然是董承,但是被“儆”的“百”具体是什么,那就是大家你懂我懂的事情了。
对于这个答案,曹操不曾说好,也不曾说不好。
曹操道:“此言令我想起当年在济南国,听说乐安郡郡守竟然对郡内豪强大开杀戒……”
陆离看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当时年轻气盛,见笑了。”
曹操:“年轻气盛又有什么不好,何称见笑。伯安于妻妾之事不甚热衷,可曾想过身后该当如何?”
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曾问过陆离,但曹操此刻来问,意义总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