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148章 正统之辩(第1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第148章正统之辩

冀州邺城。

与曹操那边得胜而归相比,他们这边商议了半天接应袁术的相关事宜,结果最后却连对方的棺柩都没有接过来,不可谓不灰头土脸。

虽然曾经但凡他们这边有什么不好都要专门嘲笑一番的人,如今已经深埋地下了,可失败就是失败,不会因为没有人嘲笑就变成成功。

不过这失败倒也并非全无好处,现在袁术那边已经是救无可救的彻底完蛋了,明公,咱们可以讨论一下何太后母子的“安置措施”了吧。

明公,你说句话啊,明公。

袁绍被不止一个人催促了一下后,干脆将所有人都召集在一起,好好说一说这件事情。

之前觉得抓到陆离把柄,捡到大便宜的得意早已尽数消失,有的只剩下面对一个大麻烦的烦躁。

他是差这么一个天子又或者大义名分的人吗,他要是想要这个,当初哪里还轮得到曹孟德。

现在这俩人对袁绍而言就像是砸在了手里一般,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对,袁绍都想着干脆送到许昌去,让他们自己内部撕扯去吧。

不是,袁绍想了想,觉得自己这个想法似乎也不是完全不行啊。

袁绍:我想……

众谋士:不,明公你不想。

沮授道:“若要利用其人行事,总不免要证实身份,其中诸多牵扯,非我等可尽控。”

“可若是利用其名,事则易矣。”

这话听着倒是有点意思,袁绍道:“公与不妨细言之。”

沮授侧身对着袁绍拱手道:“自春秋以来,百家相争,总不免一个辩字,凡事需辩方得以明。”

“何不虚放少帝之存,实辩正统之名。”

说白了,放消息说少帝可能还活着,但是不要去跟人证明到底是真的活着还是假的活着,而是要借着少帝的名头,去辩论一下当今陛下是否可称正统。

一口一个“辩”字,已经足够显示出沮授对刘辩的态度了,要知道这年头是讲究一个避尊者讳的。

反正沮授是看清楚了,他们明公是不希望拥立出一位帝王压在自己上面的。

既然自己这边得不到,那自然也不能让别人得到,而基于这个目的,需要对付的不就是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曹操吗。

如果天子名不正,言如何能顺,我们得不到的大义名分,你曹操也别想用。

这办法是真的说到袁绍心坎上了,再加上没有别的能够说服人的反对意见,袁绍这次倒是相当痛快的点了头。

正因如此,何太后母子还活着的消息才从邺城这边传入许昌、传之天下。

以及几乎紧随其后的关于正统名分的大讨论,也伴随着一篇匿名的《鸠鹊论》拉开了序幕。

这篇文章的行文风格,是能够明显看出作者有在刻意模仿陆离的,《鸠鹊论》的站点也很明显,就差直接明说当今天子是鸠占鹊巢了。

唐姬的到来对于陆离而言也像是一个开始,明明谈论的是刘协的正统与否,但他接收到的注目简直比刘协还多。

干嘛,这是要干嘛?

陆离对于这样的场景并不算陌生,当年先帝死后,灵前选择储君人选的时候,他没有少接受来自他人的注目礼。

只不过那个时候好歹还有宦官与外戚帮忙分担,而且他们承受的其实更多。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