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134章 二合一含一章营养液加更(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不少人是真的不明白,也同样也有明白的,非要说多在意是假的,但要说不甘心那绝对是真的。

四世三公袁氏公子活到这么大,真正可以被称作挫折的统共就那么几件事情而已。

一是自始至终都不顺的兄弟。

二是招来了董卓这头白眼狼。

三是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害了洛阳的家人不说,最后讨伐董卓还失败了。

四就应在了陆离身上。

至于其他诸如宦官、诸如公孙瓒等存在,尽管也并非一帆风顺,可最后到底都被他给攻克了,那么那些磕绊就不再是磕绊,而是成为了印证他百折不挠的功勋点。

虽然说也并不是他看中的人才就尽数归了他,但他对其他不曾选择他的人才,也没有像是对陆离那般下过那么大功夫不是。

说不清到底还有多少的情谊,结合上巨大的沉没陈本,这才是袁绍始终当断难断的重要原因。

某些聪明人甚至还能看得出来,其实这里面的不甘心,还跟陆伯安的选择有关系。

他要是选择刘协,哪怕对方如今没啥实权,可到底还能归因于对方忘不了先帝的恩惠。

可他选择的偏偏是在袁绍看来,哪哪都不如自己的曹操,这不就让人难受了吗。

再小声蛐蛐一下,他们家明公本也不是多么善于决断的人,卡上这么些debuff,被卡住岂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刘备不清楚这里面的三五事,也不像袁绍阵营的一群人已经习惯了他们明公的某些特殊情况。

但他曾经见证过当初讨董联盟过程中,开头时俩人的和睦,他们两个当初能在那样一个情况下联合起来搞声明,在世人看来,跟将性命与名声一起放上了赌桌也没啥区别。

最后的决裂虽然除了袁绍与陆离两人外没有别人在,但谁不知道陆侍中从袁盟主营帐中出来后,就头也不回的打马而去了。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俩人当初肯定不是什么体面分手。

当初袁绍准备另立刘虞为帝,依照着陆离那个性格,指不定怎么怼人呢。

后面对方在袁绍明显势大的情况下选择了当时仅有一郡之地的曹操,已经足够说明事情。

现在连玉佩都带上了,更是不必多说。

此刻面对袁绍的询问,刘备说的也大多是大众都知晓的情况,因为在他离开许都时,陆离已经不是尚书令了,他以“陆侍中”称之。

袁绍听到他这么称呼,却纠正道:“大鸿胪。”

“曹孟德向陛下举荐,如今他是大鸿胪了。”

刘备只是感慨了一下袁绍的消息灵通,但袁绍的下属们需要思考的东西就多了去了。

虽然这也不是什么难打听的绝密消息,可明公你知道的比从许昌出来执行任务的刘玄德都快,你不觉得这里面有点问题吗。

袁绍不觉得有问题,他认为自己这是知己知彼,如何称得上有问题。

当然了,他也没有一直纠结在陆离的事情上,反正人现在怎么也不能过来,他操那么多心干什么。

曹操成功挖了先帝的墙脚固然让人生气,但有些事情有了第一次,还用担心没有第二次吗。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