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31章 有何头绪(第9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可一朝作乱,由民变贼,体会过那种杀戮的感觉,见证了人命不分贵贱在自己手中消亡,不需要勤苦劳作就能抢到粮食……

你再让他们变回原本的摸样,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现在陆离的军队中就有不少黄巾之时从贼的,他们在某些方面表现的比别人更加勇武,在某些方面也更加桀骜。

陆离有时候看着他们,会忍不住想起自己曾经跟着张角一起游历的那一年。

想起那些接过符水是充满希望的眼睛,想起那些团结在一起努力想要活下去的人们。

记忆中的脸庞早已开始模糊,有些时候回忆起来,陆离都不确定那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自己隔着时间加了一层滤镜后的产物。

现在的他是一郡之首,再也不用亲自种地喂鸡,之前亲自教导他们如何沤肥都被视作不可思议,好像这种事情从一开始就不该与他联系到一起。

可这在之前的十几年中,明明就是切实构成他生活的一部分。

他变了,曾经饱受苦难的人们也有很多人都变了。

非要说有什么没变,可能就是朝廷每年都要随机更换几次的三公,以及我们荒唐的陛下。

就今年,司徒、太尉、司空,三公都轮换了,有的还换了不止一次。

先是构成袁氏四世三公的司徒袁隗被罢免,后面是太尉被罢免,紧接着原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构成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成就的杨赐为司空。

这位杨修祖父九月做了司空,十月就噶了,于是司空再一次换人。

陆离有时候都怀疑灵帝时期的三公轮换是不是涉及到了什么规则怪谈,不然这个频率怎么比某些富贵人家换美人都快。

不过官员轮换中倒是有让石锤开心的情况——皇甫嵩被罢免了。

事实上对方的罢免颇有点意料之中的感觉,早在三月北宫伯玉等寇劫掠三辅地区,皇帝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讨之不克时,仿佛就已经为一切埋好了伏笔。

不过这个结果该怎么说呢,要是放到后世某些“数据达人”身上,他们会轻松得出等式:

皇甫嵩解决了黄巾,所以皇甫嵩能力大于张角。

皇甫嵩没能解决北宫伯玉,所以皇甫嵩能力小于北宫伯玉。

因此可得张角能力小于北宫伯玉。

至于黄巾战时张角重病、病死,人家才不会跟你扣这个呢,反正你就说是不是败了吧。

后面三辅地区出现蝗灾,皇甫嵩就这样被罢免了,看似好像是因为之前的讨伐不利这次帮着三公们顶了锅,其实这里面还涉及到了些许天人感应的说法。

古代的人们说迷信也迷信,说不迷信也不迷信,伐山破庙的是他们,祭祀河神的也是他们。

在三辅地区发生蝗灾之后,不少人就将这件事情跟之前的北宫伯玉劫掠三辅地区挂上钩了。

一个说法是,之前的北宫伯玉就是一种预警,一种蝗灾的人形化,是上天给出的警示。

当时要是解决了可能就没事了,但因为没能解决,所以后面出现了蝗灾。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就说这个地点的巧合,真迷信点说这完全是可以说得通的。

这本来跟陆离没什么关系,考虑到他跟张角之间的情谊,他没幸灾乐祸就不错了。

可是在时人眼中,不提陆离那份明确点明恩情的《陈情表》,打败黄巾的皇甫嵩那也妥妥称得上是为陆离报了家仇的恩人。

哪怕实际情况是陆离对于死去的祖父以及叔叔们半点感情也没有,反而跟被对方开棺戮尸的张角是真的有师生情的。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