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辟珠记》

第228章(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可惜寿数终有天定,皇帝喝下这碗饱含孝心的汤药,当晚便驾崩了。

如此一来,哪怕是最迂腐的大儒,也再挑不出毛病。毕竟天下又有几个孝子能对自己下此狠手呢?即便是做戏表演,诚意也足够了。

先帝薨逝的噩耗传回幽州,幽禁中的崔令容听说了前夫割股奉亲的孝行,先是愣了一会儿,继而狂笑不止,高声叫道:“快哉!快哉!狡猾的狐狸,对人对己都是心狠手辣。慈音,你看到了吗?仇我已经报了!”

遵照先帝遗诏,国葬一切从简,兄妹俩也没有为父母迁陵合葬。

同月,太子李元瑛继位,大赦天下。腿伤未愈的他在侍卫搀扶下,勉强完成了登基大典。

曾经被政敌攻击“无人君之表,有祸国之貌”的女相,如今口碑则转为“兼天地之姿,用日月之明”,乃是天生的帝王相。李元瑛并不在乎,只是觉得放松——不可直视天子是礼法准则,当所有人都匍匐在地时,终于没人凝视他的脸了。

万寿公主死而复生,让去年被先帝处死的御医得以沉冤昭雪,以清白之身改葬。大赦令首先发往黔中,允许流放的御医家属返京,公主还特意叮嘱沿途官府厚以待之。

将兵权从阉党收回手中后,李元瑛任命吕峤为神策军右军中尉,并将在困境中始终追随自己的忠诚将士安插进军队各个要害位置上。至于左军中尉这一关键职务,却迟迟没有定人。众人猜测,这位置必然属于他自幼的伴读、最信任的心腹袁少伯。

登基十日后,李元瑛宣布册封政变中最大的功臣——妹妹李宝珠,将万寿封号改为“承天万寿长公主”。

君权神授,承天二字,向来只有帝王能使用。但公主有羽化登仙的传奇事迹,没有她玄武门前一箭退兵,“自掘坟墓”犒赏三军,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可以说,妹妹就是李元瑛的符兆,是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祥瑞。

册封典礼当日,皇帝命群臣穿着最高品级的朝服出席。

上千名朝臣聚集在宣政门前,按照品阶列队,两侧金吾卫仪仗甲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等候礼部宣召的漫长过程中,众人心猿意马,思绪万千。

前韶王妃崔氏因为某件不为人知的过错被废,皇帝与弘农杨氏婚约未成,侧室没过门就病死了。二十五岁的李元瑛仍没一个后嗣,在流放幽州那段日子里,看起来健康也大受损伤。

如何将自己适龄的女儿送入宫中?皇帝还有生育能力吗?若无子嗣,会立弟弟为储君吗?虽无人敢再质疑皇帝的出身,但李元忆于深宫出生,血统倒是无容置疑。公主至今未婚,谁家有资格当她的驸马?起码当年拒婚的家族,怕是三代无缘权贵圈了。

正当群臣举着笏板胡思乱想间,典礼的主角终于现身于宣政殿前。众人看清公主的服饰时,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她未着命妇翟衣,而是头戴冕旒,身穿衮服。除了衣服上的章纹稍有不同,垂白珠是九旒而非十二旒外,其余都与皇帝衮冕一模一样——这是皇太子的正式礼服。

群臣这才明白,李元瑛无意让未立尺寸之功的小弟继承大业,也不打算与朝臣商量,在他之后,大唐即将迎来第二位女帝。

这一日,皇帝不仅册封公主“承天万寿”的爵位封号,许其开府自选僚属,而且将最高文散官头衔“开府仪同三司”,最高武勋“上柱国”,以及神策军左军中尉的实职一并授予妹妹。这是有唐以来,首位获得正式朝官职位的女子。

宣政殿内静悄悄的,仅有中书令拖着长腔宣读册立诏书的声音回荡。

授予册宝后,李元瑛牵着妹妹宝珠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边,也就是皇帝御座上,共同接受群臣朝拜。

御史们当即构思反对的谏疏,内容不外乎是“牝鸡司晨,惟家之索”一类老调重弹。另一帮人则预料到反对意见,已在腹内酝酿反驳之词。

比如,公主既然是羽化登仙的天人重返人间,天人非男非女,本就没有性别之分。既然不男不女的宦官都能掌军封爵,武德充沛的天人公主有何不可?

御座上的二圣携手并肩,皇帝倦容苍白,公主则气血充盈,谁更长久一目了然。朝臣们暗自掂量,是依性别站队,还是押注寿命站队,一场新的博戏已然开场。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