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辟珠记》

第224章 幕间 泪的重量(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韦训自幼习武,根基深厚,又是不世出的奇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境比常人快百倍不止。按照心法练了两天,腹部的贯穿伤已有愈合迹象。速度之快,连他本人都暗自诧异。

十三郎翻出了周青阳留下的丹方。前来营救宝珠的武士们为了掩人耳目,伪装成药材商人,除了“凤凰胎”以外,其他九成原料都能在他们的货车上找到。

“师伯的方子,即便缺一两样,吃下去想必也有些助益,我去取一些熬药。”

韦训果断拒绝:“不行,你的伤势用不着吃药,她闻到药味,必然起疑。”

十三郎迟疑了片刻,灵机一动:“倘若九娘怀疑,我就说你开始发臭了,得用药材苦味掩饰,可以说得通。”

韦训叹了口气。她一向好洁,用尸臭欺瞒,或许能令她死心接受事实。

营地空空荡荡,除了重伤的杨行简,其他人都出战了。十三郎悄悄取来草药,根据丹方记载的剂量熬出汁,扶抱着韦训喂了下去。碰触到他的皮肤时,十三郎不禁“咦”了一声。

“奇怪,你死过一回,身上反而没那么冰冷了。”

受他提醒,韦训方才察觉,骨肉外伤虽然剧痛,但复苏以来,伴随自己长大的蚀骨寒意消失大半。他回想自己失去意识之前,宝珠紧紧搂着他哭泣,那时就感觉暖洋洋的,还以为是回光返照的幻觉。

十三郎道:“九娘不肯听劝,坚持要在头七内为大家报仇,等她得胜归来,再抱着你哭,我没法解释为什么死人是暖的。”

韦训叹了口气,无奈地道:“她现在满嘴道上黑话,身上的江湖气比你还浓,幸亏我已经‘死’了,不然到了幽州,真不知怎么跟她兄长解释。”

十三郎心中颇为惋惜自己主持的梦想,但师兄重伤致残,比起照顾他,只能将那些念头抛在脑后。

停灵第七日。

“今日是你的头七,也是我十八岁的生辰。以前总是你去取敌人首级,这回换我了。”

韦训阖目装死,听着宝珠疲惫的低语,闻到她身上传来浓重的尸臭与血腥气。

他强忍着起身去拥抱她的念头,也失去了伸手拥抱的能力。她拿到了敌人的首级,经受一切磨难,终结仇恨,可以放下执念了。

韦训一遍遍默念:放下吧,放下吧。这一路能与你同行,已是命运能给予我最美好的礼物。

宝珠最终没有过来抚尸痛哭,复仇已经耗尽了她所有的力气。

十三郎独自操办师兄“入殓”事宜,原本打算棺木入土之后,再回来偷偷掘墓。不料公主执意带上灵柩一起走,他只得跟着一路扶灵,暗中照料韦训。

一行人最终抵达了启程时的目的地幽州。停灵悯忠寺时,十三郎终于寻得机会盗出了师兄的“尸身”。

临走时,韦训将匕首留在棺内,只带走了宝珠手书的挽联。鱼肠剑是残阳院首席的象征,两人都不愿这武器落在别人手里。

暮色中,十三郎将韦训安置在一张藤椅上,背负他奔赴莽莽太行山。

——————

周青阳收起晒干的草药,正准备打包行囊离开据点,坐骑金丹突然前蹄刨地,不安地叫了两声。她警惕地抽出柴刀。山中有虎,也有狼。当然,最可怕的还是人。

“金丹?是你吗师伯?”

熟悉的童音让她略微松了口气。周青阳拨开隐蔽的灌木丛走了出来,只见十三郎背着韦训,满头大汗地出现在山间。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