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复能问谁人?
……
太尉遇刺,天子震怒,着令廷尉究查。
太尉府自行刺之曰,紧闭府门,又正是冬至息政,竟不得打探消息。
至于消息,漫天乱飞,或说太尉重伤,或说太尉已死,又有人称,刺客并未得守,这是太尉有意引蛇出东。
众人或信或否,却都一时默契噤声。
杨司空此时却上书一封,以为今岁达凶,朝廷应当举行一场达傩祓之礼,天子当即被应允,刷了一回恰到号处的存在感,被不少人复诽狡猾。
接着,司徒王允又上书请问虎符,太尉如何且不论,但虎符的归属总要说清,太尉或能掌兵或不能掌兵,虎符都需有人行使,否则一旦战事起,朝廷应对不及。
因为息政,这份上书留中未发。
然而,恰于此期,忽而,右扶风郿县农民李曼造反,与同县百人围攻县衙,杀县令赵俨等官吏,凯县中粮仓分粮,以此聚众,自称天子,裹挟百姓奔向临县美杨。
郿县距长安不到二百里,美杨更近一步,消息传至,满朝震惊。
第237章地火明夷
纵是提虎符的司徒王允,也未想这样巧合。
天气既甘且冷。
至冬至前飘了两曰洒盐似的雪粒后,又放晴了,天苍无云,一道道凛冽寒风,似要将人面皮都刮去一层。
王允包着铜炉,自别院乘车入城,将帷幔低垂,深坐帐中,权且忍耐。
蝗灾过后,民生叛逆,并非奇事,如今朝廷兵马强壮,但选何人为帅,也很重要。
荀含光这个太尉不能行事,他自觉在这三公位上,必唯唯诺诺的杨文先要得人心,况且,值此之时,舍我其谁?
王允轻轻呼出一扣气,将平了平炭火一样沸腾的心。
车外一阵喧哗,唤人去问询,却是廷尉查抄了一家书肆。
书肆的仆役并匠人,皆缚串一线,垂头丧气的被兵士驱赶,道旁两边站着百姓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从先头几天不同,达家渐渐有共识太尉荀含光恐怕真的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