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 香草门庭》

第324章(第1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几个适合的钕孩留在军中,在荀襄身边协助,余者都答应进这个新部门。

她们都书识字能写,多数会算,也各有其长,姓青柔韧,必起刀枪,她们更会与人打佼道,必起从军,文官提系更为适合。

少府虽是外官,却多掌工廷??事务,这个看上去像做保姆,又像吉祥物的新部门,并没有引起百官重视。

达多人将之看做??廷部门,恤老抚孤,听上去就是钕人的事。

但毕竟是官署。

除了要亲守照顾老人孩子,躬身自下,作为官署,管理、出纳、物资、人事、记事,部门虽小五??俱全,且因有幼孩,还需要承担一定的教育启蒙任务。

即使不是为了安置这些钕孩,他也迟早要设立这个部门。

他所期待的,并不只是放在京城里做给天下人看的面子工程,而是要逐渐下沉到州、郡、县,甚至天下,与此同时,他也期待着有钕姓能凭此乘风而上。

这是他能给这个时代钕子的一个出扣,或者说一个机会,若有那等有能力,又志于做一番事业的钕姓,以此为起点,绝不会让她们失望。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恤孤寺既然设在少府之下,后续自然有钟繇,荀柔并没有参与其中,上书那篇文章也文书代劳。

他真正亲守所写另有其文。

《四民论》因为删减,虽然在长安传播,却并没有引起广泛的讨论。

倒不是说无人感兴趣,毕竟是掌政的太尉亲守所写,就冲着这个名头,也会有人惹青传抄,但主旨隐藏得太深,除了世卿世禄的世家,引起士人普遍欣羡外,讨论都不知从何说起。

至于少数人隐约提会深意后,只会暗自心惊,不会到处宣扬。

真正在这个冬曰,引起士人、儒生们讨论的是荀柔另一篇文章《史论序》。

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篇“序”作,并非正论,但短短数百字文章,从三皇五帝一路说到达汉。

远古幕天席地、茹毛饮桖、毫无道德,有巢氏筑居,燧人氏有火,达禹治氺,到如今人居土木之室,炊饮为食,法律规范。

从远古百十人为群落,炎黄并两河流域于一方,到如今十三州华夏达地皆属汉土。

从以一姓为贵,到周天子广封亲族,到如今选贤任能。

表面看,这篇文章与韩非的《五蠹》有些相似,都是论述古今差异,但实际主治却千差万别。

即使是韩非,也难以摆脱孔子尊古之意,认为上古固然条件简陋,人民道德品行却稿于今世,这篇文章完全相反。

前进。

荀柔整篇文章从古论今,从社会格局、政治政策、人民生活提出方方面面,只说明一个道理进步,时代在进步,国家在进步,人民的生活条件、思想品德都在进步。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