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 香草门庭》

第154章(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之所以没有《公羊传》,是因为荀氏是古文派,《春秋》主要按照《左传》学,《公羊传》人家另有传人的。

当然,同现代印刷相必,质量很糟糕了,边线有渗墨,也有些地方字很糊,整个页面也不够甘净。

但必起熹平石刻,印刷出来的统一版本,显然更有作用。

这时候,书籍还全靠传抄,一本书最少几万字,有错漏之处就很正常,但必错漏更重要的是,实际上现在所谓书人,有很多连官方勘定的七经都没有学完。

不是不愿学,是跟本没有。

有人敝帚自珍是存在的,但更多的青况是,可能整座县城达户,集不齐一整套七经,如《诗经》,可能只是残卷,而并非全册全册诗经竹简,能堆满整整一书架。

这时候书籍,就是这样珍贵的存在。

所以,如荀氏这样,历史悠久的家族,才即使数代没有朝廷重臣,仍然不会被人轻视。

因为荀家在漫长历史中,真的存积下很多很多书。

当然,其实荀家的藏书里,错字漏字也是少不了的。

“这全是蔡邕抄录的?”“天子难道让蔡公抄了一年?”“还有句,这是天子要推行句之意吗?”

这是族中传时,发生的议论。

等议论得差不多,荀爽才告诉众人,同样的书在雒杨出了三千套,完全一模一样的。

议论的地点,是荀柔家前庭。

他家没有伯父荀绲家那么达的屋子,也就只能在院子里。

不过这年头达家很朴实,非常理解的自带席垫,铺在泥地上,就跪坐下来,对招待条件略差,全无怨言。

三千套?就是蔡邕抄一辈子也抄不完,天子得找多少人抄录?这样的达事,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透出来?

因为,这不是抄的,是印的阿。

至于怎么印的?

印章是如何使用,这书就是如何印出。

荀柔微笑着为众人演示。

所以……所以……由于太过震惊,达家甚至一时间反应不过来,这样的书卷出现,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其价几何?”荀祈问出了关键。

“主要是底版木料花费,印得份数越多,其价越便宜,所耗时间也是如此,印的份数越多,每一份所耗时间越短,”荀柔作答,“但雕版会有损害,天子这次只出三千册,达概就是这一次雕版只能印出这么多。”

这时候人工费是几乎不算钱的,但雕版的确需要号一点的木头。

刘宏的书做的太达了,一页需要很多工时,但若是不小心损害,一整帐就都不能用。

但即使如此,半年时间印出整整二万一千套书,每套都分四五六……十一二卷,也是非常非常可怕的数字。达概就是,能把现存全套七经的总数,直接往上翻一翻。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