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算海外分部,包括正在大海里航行的图南号的工作人员。
这些人加起来就有了一万八千多人,目前正在朝着员工数量两万的目标前进。
这些人可都是生力军,一线的电力作业人员占据了大多数。
而且这么大规模的扩张,那需要的电力资源方面的东西也可不少,比如用量巨大的电缆等等。
在这之前,集团的电缆、变压器等等这些设备可都是和厂家直接进行购买。
这人家厂家自然也不可能做慈善生意,也得参与到其中自然得赚点。
但只要集团拥有自己的电缆厂的话,那这部分的成本就可以降下来不少。
所以林哲打算自己带人做电缆,而且是要做保质保量的行业高质量电缆,为此早在之前集团的研究中心就已经招聘吸收了不少相关人才。
这些人才一方面是从高校相关专业中挑选“挖墙脚”来的,另一方面就是国内外的一些高品质电缆厂挖墙脚来的。
为此当初林哲也算是得罪了一小票做高质量电缆的厂子,毕竟挖了人家的墙角。
这些人在集团的研究中心里面可不是闲着吃白饭的。
除了偶尔会去滨海理工大学的电力学院里面授课,他们主要工作就是在集团的研究中心里面继续相关工作。
包括从事电缆的研发设计等等。
现在正是用得上他们的时候,而且不光是他们,还有电缆上下游的产业工人等等。
这些在前段时间都已经交给底下的工作人员去处理完善了。
现在正是集团的电缆厂即将落成的时候。
为此林哲还得回一趟林城,电缆厂这种能留在当地的产业林哲也就选择留在了家乡。
毕竟也能带动不少就业以及GDP,就当是变相回馈家乡了。
毕竟这电缆厂不管建在哪里都是要运往全国范围内所有的哲通电力厂区。
另外林城这些年虽然只是一个小县城,但权河好歹也是几百万人口,具备较大的劳动力市场。
还有就是林城和权河交通都是比较便利发达的,具备铁路网络运输和高速路。
而且火车站虽然是在权河市区,但从林城开车到市区也不过半个小时的路程。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客服中心算是“软产业”。
自己把客服中心留在了权河,留在了二厂,带来主要的好处就是大量的就业岗位。
除此以外可能就是因为给权河留下了一些年轻人,让他们能在本地工作不用背井离乡。
吃穿住行之类的带动了一些GDP,这玩意儿哪怕留在当地多吃上一碗面也算是带动经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