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首要任务是完成姑苏城区的估价任务,然后谈妥之后哲通电力会先支付城区的这部分金额,接着开展对城区供电市场的接收。
接着他们这些估价团队才会去到县城和其他地方继续估价,然后继续由集团完成统一接收。
这样做的话有利于减少成本,集团越早接手城区这种占据供电大头的地方就能越早盈利,反正虽然不着急这点时间,但少花点总归没错。
……
集团这边忙了起来,林哲这两天倒反而没什么事儿。
反正之前就和闻昊空说的很清楚了,接下来就等着“估价”结束就行,在这之前自己这个老板也闲了下来。
对于这些自古富庶的江南地区林哲还是挺感兴趣的,这两天索性就在附近游玩了起来
甚至一路去到了杭城,那里也让林哲见识了一下什么叫路上全是美女,这个倒也正常,毕竟现在杭城的互联网产业那是相当发达,甚至有个听起来似乎不怎么正经或者说好听的名号叫网红城。
那确实,大街上随处都能见到举着个直播手机的,第三产业确实发达。
不过这只是表象,作为互联网发达的地区,杭城这边的互联网科技可不少,林哲也都去了不少地方,包括杭城的产业园。
虽然是游玩,但林哲也不忘多看看和电力供应相关的东西,毕竟杭城也在哲通电力的意向范围内,以后也会要来到这里。
在这过程中不单单是林哲一个人,甚至杭城这边互联网产业园的主任也特意来陪林哲。
参观了一下他们所谓的产业孵化园后林哲心里也浮现了一个想法。
要不要也给哲通搞一个APP。
以前最早的时候在石马镇上,自己搞起来最早那几乎街坊邻居家缴费都是靠自己手动记账的,过了一段时间后随着镇上用户增多,自己则是外部接入了一个计费系统,为此每个月自己都要给出几千块的费用。
然后就是集团越来越大,用户层面越来越多,那时候这种第三方缴费的方式就显得有些不方便了。
同时哲通电力集团也有了和国内的几大支付巨头合作的成本,先是和微讯团队联系接入了微讯支付小程序,另外和啊里那边也接入了支付程序。
线上就基于这两个渠道,线下则是依托于哲通电力的营业厅缴费。
集团后台这边是后来自主开发的,倒也不是很麻烦,但这样带来的成本也是偏高的,比如微讯和啊里那边收到的电费得分润出一部分作为人家的收入。
依托人家的平台,人家多少赚点林哲也不觉得有什么,这很正常。
但要是自己做出一个哲通电力的APP,这样用户们使用起来也方便,可以把很多功能全部塞进去,能比小程序便捷的多。
另外还可以开发出一些其他的功能,在未来集团开发出其他产品也许也可以依托这个平台进行售卖等等。
反正林哲认为这是迟早的事情,既然这次都来杭城了,不如组建一支自己的团队开发出哲通电力的APP。
不过外包那是不可能的,虽然省钱但林哲犯不着为了省那点钱而不把APP彻底掌控在自己手里。
直接招些人组个团队,开发出APP后后续包括维护更新的时候都交给他们。
另外这款APP要设计成林哲心目中的样子,那就是不要那么冗杂。
现在的这些APP一个个恨不得把什么东西全都塞进去,一个听歌的软件普通人自然希望满足听歌就好,但他偏偏给你塞一大堆功能。
点外卖的软件甚至都能给你开发出交友圈子,总之恶心的很,林哲是讨厌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