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1979!》

第244章 龚樰朱霖是朋友(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他比较喜欢自然洒脱的行书,比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伙计想了想:“原本现存最厉害的行书就在我们荣宝斋,不过已经上交了。”

魏明笑道:“你说的是米芾的《苕溪诗帖》吧。”

“魏老师您也知道啊?”伙计很惊讶。

魏明毕竟有那么一个邻居,学校里还有那么多大教授,肯定是知道一些东西的。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现存只有两幅书法,一幅《蜀素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幅就是《苕溪诗帖》。

60年代的时候一个东北青年跑到燕京卖画,被荣宝斋以1400元收购。

那时候傻柱的月工资是38块5,也不算太贵,这种一级国宝才相当于傻柱三年工资。

后来荣宝斋鉴定之后确为真迹,然后修复好就乖乖上交国家了,现存于故宫博物馆,魏明前世逛了那么多次就见过一回。

他和伙计正闲扯淡,于经理回来了,手上拿着一幅约半米长的卷轴。

伙计配合于经理把卷轴打开之后,红色依然鲜艳如初,层层山峦扑面而来,直刺魏明眼中。

魏明近距离欣赏着这幅画的细节和题字,感受着大师独特的笔法和墨法技巧。

他太喜欢这红色了,然后摇摇头:“好画,可我要的不是这幅,于经理,荣宝斋不是有两幅《万山红遍》吗,您怎么只给我看一幅。”

于经理笑道:“魏老师果然行家,不过那一幅是非卖品。”

李可染其实画了7幅《万山红遍》,这7幅画大体一致,但又各不相同,除了尺幅,还有题字和布局的区别。

其中头两幅是在广东休养时所画,一幅藏于自己家中,一幅捐给了中国美术馆,魏明此前观展时曾看过,都是三平方尺左右的画幅。

之后李大师在燕京西山八大处居住的时候又画了四幅,两大两小,这次他使用了半斤故宫珍藏的朱砂绘制,颜色更加鲜艳夺目。

小的三平方尺,大的十平方尺。

其中两幅小的,一幅还是李可染自己收藏,另一幅以80块钱的价格卖给了荣宝斋,就是魏明眼前看到的这一幅。

而两幅大的,其中一幅捐给了燕京画院,另一幅李大师应该是自己卖了,后来曾拍出将近三亿的天价。

还有最后一幅,也是尺寸最大的一幅,是64年为了庆祝建国15周年,荣宝斋诚邀李可染绘制的,绝对算是镇店之宝了。

所以除非荣宝斋经营不下去了,否则这种特殊意义的大作肯定是不能卖的。

“真的不卖吗,我可以加钱。”

于经理微微一笑,坚决不卖。

“那好吧,这幅小的多少钱。”魏明只能退而求其次,这一幅长75cm,宽46厘米,除了不够大,艺术造诣绝对不虚,魏明觉得挂在家里非常赏心悦目。

于经理比划了三根手指:“三百美元。”

相当于每平尺一百刀,很贵了,不愧是用来创汇的,是真够狠的,他们对使用外汇的人是一视同仁的。

“行吧,不过于经理您帮我问着点,如果有私人想卖《万山红遍》,我可以收,而且可以出外汇。”

除了魏明手上这幅,现在流通在官方之外的还有一大两小三幅《万山红遍》,如果可以,魏明还挺想都收入囊中的,就为这光彩夺目的红。

于经理心说,您还有外汇呢?就那一本书您吃多久啊?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