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院子的好处就是方正,而且房间够多,还保留着一些以前的风貌。
按照小那的说法:“就这银杏树都一百多年了。”
这棵树在魏明这里算是加分项,因为院子够大,不会太影响光线,又有乘凉的地方,为小院增加了不少生机。
但他嘴上还要嫌弃占地方却不能刨了,这种有历史的树都是登记在册的,不能刨。
刘恒的《贫民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张大民私自搭建的小屋里为什么床上有一棵树,就是因为燕京城里的树不能私人想刨就刨的。
大概看了半个小时,也查看了相关证件证明,李光富帮忙看的,他有经验,看过之后就知道这处宅子还有没有其他主人和住户。
院子魏明还算喜欢,就算自己不常住,以后父母家人来了也算有个落脚的地方,而且以后肯定还要改造的更宜居,可以楼房四合院交替着住。
他觉得这种院子更适合写作,写累了可以坐在树下的摇椅上放松精神,或者仰头望天,夏日听雨,冬季赏雪,这都是楼房所不具备的情趣。
接下来就是问价环节了。
懒洋洋的小那总算来了精神,他伸出一根手指:“我要一万美元。”
魏明听完之后,礼貌的笑了笑:“那啥,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现在一进四合院的价格通常也就一万人民币左右,如果地段极差,居住环境极差,面积极小,再加上主人急于出手,甚至5000以内都能拿下。
这一套面积大一些,地段好,产权清晰,还有一棵百年老树,按理说可以更贵一些,一万五都能接受。
按照官方汇率,一万五人民币就是一万美元,小那是这么想的。
但这年头你跟谁能用一万五千人民币换一万美元啊,做梦!
魏明虽然还有一万多美刀,但也不能这么挥霍啊。
见状李成儒赶紧批评小那。
“那日朗,你这也太狠了,就这么个小院子你还想要一万美元,没有这样的行情啊。”
李成儒夹在中间,一边是老同学,一边是文坛启明星,他肯定是希望能促成买卖,且双方都满意,所以极力居中调和。
经他这么一说,小那松了口:“那八千总是要的。”
魏明还是摇头,他伸出三个手指:“三千。”
三千刀可以轻松换到一万五千人民币,甚至更多。
小那也急了:“三千也太少了,我去美国才能花多久啊!不行不行!”
魏明笑了笑:“三千刀在美国扛半年肯定不成问题,而且就算在那边刷盘子也能养活自己啊。”
“我可不想刷盘子,我过去是做人上人的,”小那桀骜道,“你起码得给六千吧。”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定在了5000刀这个数字,那日朗满意了,魏明也不算心疼。
这才动用了他剩余美金的不到一半,而且梅琳达那边应该很快就要有新的外汇到账了。
为了落袋为安,小那催着今天就开始走程序跑手续,他就等着拿到钱去美国呢。
魏明想了想:“好。”
看来下午就要把学生们彻底交给小梅了,反正他也乐在其中,无非就是辛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