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校长点头:“祖国医学,博大精深。”
我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先看熊院长诊病。再看千树疏理经脉。”
刘校长若起身,我双手往下按了按:“不劳校长起身,叫一个患者过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黎永志立马起身。
一会儿,熊十辨的助手带来一个新来的病人。助手把手枕往桌上一放。叫患者坐下,把左手放在手枕上。(手枕,就是中医搭脉时,放在病人手下的布垫。)
熊十辨搭脉,大家围观。
熊十辨双眼微合,屋内鸦雀无声。
一会儿,熊十辨说:“我说一桩,你觉得对,就点一下头。”
患者点点头。熊十辨开始说症状。
“脘腹胀痛,他边说边拍拍自己的肚子。这个地方老是觉得吃饭了,时不时痛。”
患者说:“对,就是不想吃饭。”
助手在一旁说:“医生没要你主动介绍病情,你只说对,还是不对。”
熊十辨说:“还经常呕吐,多吃一点就吐。”
患者点头。
“经常放屁,大便要么拉不出,要么就拉稀。”
患者点头。
熊十辨对助手说:“食滞胃脘,中期之症。给他开保和丸,方剂加减,先补后泻。”
助手领着患者走了。
刘校长说:“你搭脉就知病情?”
熊十辨说:“望闻问切。开始学的时候要四者结合,现在,我就只望一眼,判断病在上中下哪一处。刚才这患者,病在中焦。
搭脉是判断,他这病已患了多久。就中药来说,有些医生一开头就给他治错了,这其中微妙之处,也难以解释。
不是说别人看的不对,而是有些医生不懂个人差异,只知道按经方开药,其实,这里面每种药的比例组合是门大学问。
校长,这个太专业了,我就不解释了。跟您当校长一样,因人而异,大家就都服您的管理。”
刘校长说:“最后这句我听懂了。”
大家哈哈大笑。
我说:“那我们就去一楼看千树先生正骨。”
熊十辨站起来说道:“校长,我就不陪您了。”
刘校长说:“你忙,你忙,还有一大堆人在等你。”
我边走边解释:“因为找千树先生看病的,多半腿脚不方便,走路吃力,或者根本就不能行走,所以病室设在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