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师叔来教你做皇帝》

第241章 悔教夫婿觅封侯 中(第1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人有时候,如果能够稀里糊涂,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当看清楚了自己出海遇劫这件祸事背后的来龙去脉,沐晚晴的心脏就被冻成了冰块。她不止一次,努力说服自己,所有推断都是自己在胡思乱想。然而,却越是努力去掩耳盗铃,心脏处越疼得厉害。

“这么多银子,每年还不断增长,今后谁还敢让郡主受半点儿委屈?”看到沐晚晴脸上的笑容,一点点变成了苦涩,老管家沐恩心里头发疼,却故意笑着开解。“哪怕是当今皇上,恐怕也不愿意得罪你这个女财神。”

“有些东西,是银子买不来的啊。”沐晚晴叹了口气,回应声里,充满了失落。

最近母亲给她的信中,已经明确地表示了,家族正在准备将她接回云南的意思。理由是,既然跟信王婚期已经错过,沐王府的郡主,也不能做信王的侧妃,位居周氏民女之下。她的父王上下打点一番,肯定能够取得皇帝和信王的谅解,不再坚持她前往北京成亲。

但她的年龄越来越大,不能老是漂在福州,蹉跎岁月。所以,他父王将依照惯例,在刘、苏、白、方这四位肱骨重臣的后人之中,选一位年青才俊,做他的夫婿。

这封信表面上符合人之常情,毕竟这年头,女子到了十八岁还待字闺中,就会让父母蒙羞。而她,今年已经十六。母亲不可能不为她的终身大事操心。

但是,如果把这封信与眼下她手中所掌控的财力放在一起,则让她愈发感觉心碎。

家族那边,未必知道她如今拥有的具体财产数字,但是,却不可能不知道,她是定海烟厂的大股东,更不可能留意不到,定海烟厂每年从云南购买的烟草数量。

有了烟草购买数量,再对比卷烟和烟草之间的价格差,她父王麾下的那些肱股之臣们,只要稍加推算,就能算出,她手中至少掌握着一只年入五万两银子以上的“金鸡”。

如果只是五万两固定不变的银子,疼爱她的母亲和父王,还会努力让这笔钱成为她的嫁妆。

当五万两银子前头,加上“年入”两个字,她母亲再努力,他父亲再疼爱她,也必须将这笔源源不断的活钱,纳入王府掌控。

这是受“沐王府”三个字决定的必然结果,已经超过了她的父王和母后疼爱范围。毕竟,沐王府的所有产业每年能上缴的收入,包括土地上收来的赋税,折合成银子汇总,也不过才十二万两出头。而这十二万两银子,却要维持王府上下庞大的开销。

把她接回云南嫁给麾下肱骨重臣之子,既能巩固重臣们对沐家的忠心,又能让王府每年平白增加五万两银子的收入。站在王府长远利益角度,当然是条一举两得的上上之策。连向来的疼爱她的母亲,都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为她父王提出这一上上之策的人,对他父王肯定也是忠心耿耿。

只是,谁也没考虑到,她为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每年至少收入五万两银子的能力?也没有任何人问过她,想不想回云南,愿意不愿意嫁给那位从来没见过面的重臣之子?

“那可不一定。在福州城中,五十两银子,就够买凶杀人了。一百两银子,甚至可以让凶杀案无关的人,去冒称凶手,自领死罪。”作为从小就跟在沐晚晴身边保护她的太监,老管家沐恩当然知道沐王府准备将她接回云南的安排,手捋了一下不存在的胡须,笑着摇头。“关键是看郡主想买的是什么?下得下不了决心。”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