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师叔来教你做皇帝》

第148章 为何而战(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说罢,他朝着洪承畯摆了摆手,继续品读。直到读完了全篇,才又抓起对方重新替自己倒满的茶盏,鲸吞了一大口,然后缓缓询问,“彦灏,你确定这是考生亲手所写?事先未曾请人捉刀?”

“为了避嫌,朱巡抚在封院之后,才从六套题目之中,选了其中一套出来。”洪承畯没有直接回答朱大典的话,而是笑着提醒。

作为福建布政司巡抚,朱一冯哪怕不给任何暗示,就凭着他在巡视定海屯之时对韩庆之那些谆谆教诲,后者参加本届武科考试,也绝对没有落榜的可能。

所以,提前透露考题让韩庆之去请师爷帮忙做好后再背诵,纯属画蛇添足。

更何况,朱一冯还是个非常谨慎的人,自己预先连题目都没看。直到考生都进了考场,考院的大门贴了封条,才随便从六套备选题目中,抽出一套来,作为本次考试所用。

“如此,便更加可惜了!”朱大典毕竟是进士出身,立刻明白,文章肯定是韩庆之亲手所写,却叹息着摇头。

“可惜什么?”洪承畯被吓了一大跳,追问的话脱口而出,“莫非文章中,有僭越之处?或者与圣人教诲相悖?”

在他看来,韩庆之的文章,拿到文科那边,综合文笔和立意,都能评到中等偏上。如果被朱大典黜落,肯定是里边不小心有了挑衅皇家尊严,或者违背圣人古训的地方。

而考虑到韩庆之乃是个武夫,这些应该列为无心之失,不宜较真儿。除非朱大典跟巡抚朱一冯不合,故意要跟后者对着干。

“可惜他来考武科!”知道洪承畯可能误解了自己的意思,朱大典笑了笑,叹息着给出了答案,“此等立意,在文采上稍下功夫,考个文举人,也未必有多难。而纵使点了武解元,唉——”

这话,可是说道了点子上,听得洪承畯也跟着轻声叹气。

大明文贵武贱,已经成了传统。武举人和武进士,地位虽然比没参加过科举的武将地位略高,前程却终究不如文科举人和进士。

而韩庆之已经是千户,考中武举之后,便要继续在行伍中打拼。除非他辞官不做,否则,便不可能像没有官职的其他举人一样,再去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不过,事已至此,只能往好处看。毕竟比起寻常行伍出身,韩庆之的前途要光明许多。

想到这儿,洪承畯收拾了一下心中的惋惜,笑着说道,“如今北虏肆虐,焉知他没机会做第二个戚虎?”

“那就看,朱巡抚将来能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朱大典闻听,也点头而笑。

昔日戚继光得到了宰相张居正的提携,才跃居大明武将第一人。如果朱一冯能够入阁拜相,第一个要提携的武将,肯定是韩庆之。

而他们这些曾经在朱一冯麾下共事的文官,前途想必也是一片光明。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