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连将门之后戚继光都得先有张居正的赏识,才能大放异彩。韩庆之出身屯丁,背后没有家族作为靠山,怎么可能因为打了几场胜仗,干掉了数千海盗,就仕途一片坦荡?
不过韩庆之本人,却颇为看得开。
将替自己上下打点关节,尽可能将利益最大化的任务,全盘委托给了俞庆之后,他立刻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新船下水的准备工作上。
与已经对招安产生了心结的郑一官不同,韩庆之对大明官府的正式“编制”,并不热衷。
他做大明朝的官,是为了更好的积蓄力量,将来把握机会给野猪皮的子孙致命一击,而不是为了光宗耀祖或者封妻荫子。
在眼下,想尽一切办法积蓄力量,发展实力,才是他的主要任务。升官只是辅助手段之一,并非必要条件。
如果不是这个时代的大明百姓乡土观念太重,不愿意远赴海外。为了快速发展壮大自己,韩庆之甚至设想过哪天在南洋打下一块地盘来,做一个不受大明管辖的第三方势力。
那样的话,他就拥有了更强的自主性,只要实力达到预期,就可以随时扬帆北上辽东。
大屠龙术第四卷上有句很经典的话,“地要一块块犁,饭要一口一口吃。”无论将来做大明的官,还是在海外另建自己的根据地,坚船,利炮,强兵,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所以,眼下在韩庆之的心目中,第一艘盖伦战舰下水的重要性,远超过了他自己能否顺利升职为副千户。
这不仅仅涉及到定海集团今后的发展根基,还涉及到他跟郑一官之间的合作,能否长期且良好的进行。
功夫向来不负有心人。
韩庆之原本在造船方面投入就不惜代价,最后这几天又经常下到一线亲自“督战”,第一艘大盖伦,下水过程极为顺利。
虽然还没安装风帆、索具和舰炮,只是一个空空的船体。但是,光凭着那修长的造型和干净整洁双层甲板,就将旁边担任警戒的两只大福船给比成了丑小鸭。
而当战舰在船桨的推进下,缓缓远离海岸,然后又在起伏的海浪中,来了一个稳稳的转身。码头上,立刻欢声雷动。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成了!操纵方便,转向灵活,炮位众多,还抗得住风浪,吃水量也丝毫不逊于笨重的大福船。
这样的战舰,即便跟红毛鬼的大盖伦略有差别,也足以傲视整个大明东南海域。
红毛鬼的大盖伦,万里迢迢而来,只要被击沉一艘,没十三四个月时间都补充不上。
而定海船坞,却可以通过扩建,源源不断地为大明水师,为海上郑氏,制造这种新型战舰。
只要假以时日,无论是红毛鬼,还是倭寇,就只能绕着大明海岸走。再敢像以往横行,大伙儿就可以让他们有来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