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他是俞龙(俞大猷)第二,绝非虚夸。弄不好,此人会成为第二个常十万!(注:常十万,即大明开国名将常遇春。曾自称十万兵马足以纵横天下,因此被称为常十万。)
众文职芝麻官们,一改大明文官厌谈武事的传统,聚在一起,对传说中的大捷议论纷纷。话里话外,对创造了大捷的韩庆之,也充满了推崇。
然而,凡是必有例外。
正急匆匆进入巡抚衙门的正七品同安知县曹履泰,就是例外之一。
听到几个文职书佐,话语里对韩庆之不乏钦佩之意,他的眉头立刻竖了起来,撇着嘴说道:“不过是匹夫之勇耳!诸位岂能如此为他张目?!依曹某之见,此人不过又是一个王直罢了!巡抚应该早日除了他,免得他将来羽翼丰满,为祸我大明海疆!”
这话,可是说得太恶毒了。
海盗大当家王直,当年坐拥战船千余艘,儿郎十万,遮断大明东南洋面。倭国,朝鲜,勃泥,皆以诸侯视之。
结果被大明浙江巡抚胡宗宪,采取假意招安之计,轻而易举地擒拿斩杀,其妻子儿女,也全都分给了军中“勇士”为奴,很快都被折磨致死。
曹履泰公然把韩庆之比作王直,等同于在他眼里,韩庆之根本不是刚刚立下奇功的大明武将,而是一个倭寇头目。早晚,都得身首异处!
当即,众经历、照磨、检校们,纷纷侧转头,谁也不愿意接曹履泰的话茬儿。
而那曹履泰,却丝毫不觉得自己说话昧良心。又撇了撇嘴,一边继续朝着巡抚衙门正堂方向走,一边冷笑着补充,“区区一个守备,居然胆敢没有巡抚的将令,就擅动刀兵。如果大明武夫都学他,岂不是天下大乱?董永岛的倭寇,对我大明,不过是疥癣止痒罢了。这种擅自领军出海的做法,动摇的却是我大明的根基。此风断不可涨,曹某当在巡抚面前痛陈利害,请巡抚及时予以严惩,以警后来者效尤!”
“照曹知县这么说,我大明的将士,被海盗打上门却不还手,才是忠勇体国喽?”检校洪承畯实在忍无可忍,扭过头,看着曹履泰的眼睛质问。
“哈哈哈……”四下里,立刻响起了哄堂大笑。众经历、照磨、检校们,一个个故意捧着肚子,前仰后合。
与曹履泰这种主政一方的父母官,必须是从异地而来不同。他们这些书佐,绝大多数都是福建本地人。
韩庆之杀倭寇,哪怕虚报了一部分战功,也终究是为民除害。他们闻听喜讯,不把盏吟诗,已经是碍着如今盛行的文武界限了,怎么可能昧着良心,指摘韩庆之不该出兵?
曹履泰一而再,再而三地朝韩庆之头上泼脏水,替倭寇张目,等同于恩将仇报。大伙又怎么可能瞧他得起?
先前沉默不语,只是因为大伙儿不愿意得罪曹履泰及其背后的靠山罢了。
如今有洪承畯带头,大伙又岂能惯着曹履泰这个王八蛋继续颠倒黑白?!
“你,你……”同安知县曹履泰被笑得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好生难看。然而,却找不出任何有力的话,对洪承畯进行反击。
哆嗦了好一阵儿,他猛地一甩衣袖,大步直奔巡抚衙门正堂。一边走,一边咬牙切齿地宣告,“曹某不跟你们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一般见识。曹某去跟巡抚和右参政说,他们两个深谋远虑,应该知道曹某之心,磊落有如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