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两白银不管是按米价算,还是按后世的金属克重算,也就几百万钞票。
虽然这年头的一万两能在京师买几套大院子,在扬州也能买几十套房子,但赵安觉得房价不适合作为白银价值的参照物。
要以房价参照,后世京师二环一套四合院动辄几亿,难道这意味一万两值几十亿不成。
显然不值,故而他习惯用粮价折算白银能够“兑换”多少前世使用的钞票。
不管粮食产量多与少,粮食价格在任何一个时代除了天灾人祸外,波动比例都是不大的。
折算结果大致正确。
出手就是几百万,搁赵安前世绝对是身家上亿“大好佬”了。
“大好佬”娶老婆给个几百万见面礼,不多。
反正这钱也是老太爷出的。
大清最忠诚的臣子讨老婆,老太爷好歹给出个份子吧。
再说这钱是给丁家的,给丁家跟给自己家有什么区别。
大孙女一过门,事情一办,这不两家就成一家了么。
皇天后土,有啥好计较的。
大不了过段时间再去借好了。
问题是准丈人两口子哪见过这么多钱,就跟拍电视剧似的两口子直接忘词,傻傻愣在那看着年轻有为的霸道赵总不知说什么。
导演在边上再急也没用。
还是老丁见怪不怪,开口替儿子儿媳圆了场:“收下吧,小赵不是外人。”
嗯?
这声“小赵”听的赵安下意识瞄了眼县尊大人,心道你要这样叫我,以后我们就各论各的了。
银票是丈母娘收的,表情倒没有眉开眼笑什么的,但看女婿的目光明显亲近多了。
当真是越看越顺眼,越顺眼越喜欢,越喜欢越要看。
至于一个府学教授哪来一万两的,就不在丈母娘考虑之中了。
就算有想到,那也是女婿有本事。
官场嘛,不就那回事。
自家公爹这些年贪的可不止这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