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他这个借调的临时工要出血,甘泉县衙包括所有官方机构、城中的富人商户都要出血。
因为每逢佳节、生日、晋升、添丁,下官都要备礼相赠,无一可免。
半个月前县令大人他老婆过小生日就大收特收了一笔,赵安也被户房要求送了一百文。
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反正赵安挺心疼的。
这回丁大人添孙子,不知道一百文够不够呢。
心疼归心疼,工作还是要做的,老老实实拿着季师爷给的单子到县衙“定点”的几家商户下了单,次日商户们就把东西给送了过来,赵安照规矩收取商户们的“发票”把账做好后又来找季师爷签单。
季师爷因有事要见县令,便快速把单签了,走到门口忽的又停了下来,若有深意的看了眼赵安:“你到衙门这么久还没见过县尊吧?”
赵安躬身道:“回先生话,学生尚无福得见县尊大人。”
季师爷微微点头:“那你跟我来。”
说完,直接往后衙方向走去。
这是要带我见领导?
怔了有那么两个呼吸时间,赵安这才激动不止的追上季师爷,小心翼翼跟在后面穿过承管库进了县令大人的生活区。
生活区和办公区有门隔着,坐着两个五十来岁的老头,都是县令大人从老家带过来的人。
别看俩老头是守门的,但一年下来光是门包钱就能替县令大人收个上万两。
因为想要见县令大人不是在衙门口的承发房登个记这么简单,而是必须经过他们这一关。
门包也不是俩老头乱收费,而是皇帝认可的制度。
二十多年前曾有一正直御史将各地官员收取门包谋利之事写成奏疏上报乾隆,意想让皇帝下旨禁绝这个不良风气,未想乾隆的批示是:“地方官不过分谋利,亦属常理。”
什么意思?
闲吃萝卜淡操心。
俩看门老头自是认得季师爷,季师爷带人去见县太爷当然不必交钱,只是多看了赵安两眼。
丁县令这会在自己的书房忙着给座师礼部侍郎钱大人写信,写信问侯是次要,主要还是给钱大人送冰敬。
所谓“冰敬”就是地方官在夏天时借着消暑降温名堂给京里罩着自己的官员送礼。
夏天有“冰敬”,冬天自有“炭敬”。
这是官场规矩,凡三节两寿、某缺补差、“冰敬”、“炭敬”都必须送。
钱大人是礼部侍郎,这个级别的官员一般“冰敬”都在八百两以上,因此每年丁厚恩光是给钱大人送礼就要一万两左右。
这还不提给上面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诸位大人的孝敬。
所以,丁县令的日子真的是紧巴巴,上任一年多扣除各项开支到如今也不过才挣了一万多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