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燃丹青》

140 第136章 有危险胖胖章(第1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第136章有危险!?(胖胖章)

随后两三日,薛枭虽入衙办事,但并未忙到往日那般夜不归宿,在东厢房的时间变多,他便渐渐发觉山月不似先前嗜睡,招来落风问:“前几日,杏林堂可来看过夫人?”

落风疑惑,挠头:不是,老大,你在天宝观通宵熬夜、喊打喊杀的时候,是狗跟在你身边的呀!?

我是躲在家里睡大觉了还是会分身呀?——我知道得跟你一样多!!?你问我个什么劲儿!

薛枭问完才发现问得极其不合理,默了默,挥挥手:“玩儿去吧。”

落风:好嘞!

在山月至祝氏灵堂换香烛之时,薛枭适时出现,结伴同行。

薛枭随口问道:“杏林堂的医女来为夫人请平安脉了?”

山月颔首:“来过,府中好生招待了,还请用了一盏茶才送走。”

薛枭默了默,停顿片刻后才继而问道:“若开了方子,你可以交给苏妈妈,请她帮忙熬煎,她老人家别的事不一定行,给人调养生息是把好手——我刚从清越观回来那一两年,被她老人家养得如一只发了胀的包子。”

很难想象一坨包子飞檐走壁的情形。

山月笑起来,一笑,眉眼便舒展开:“没开方子。”

那就好,说明无恙。

薛枭放下心来,山月即刻感知到他松了一口大气。

薛枭的关心浮在水面上,明晃晃,游荡荡。

是怕她出师未捷先生病吧?

出于对盟友关心的感激,山月回应得更详细真诚了些:“前两日有些嗜睡,是因笃定在此地暂时安全,不至于半夜遇袭、或被人拖拽到街上,脑子里的弦儿松懈下来,身上的骨头自然也懒散了几分。这几日,渐渐缓过气来,夜里也睡得安稳,自然不能再荒废度日。”

此地,安全。入睡、安稳。

她认为在他身边,是安全的,所以才能安稳入睡。

薛枭侧过眸,文武袖中的手张开又拳紧。

山月又想起另一桩事:“说起杏林堂,那位女医举止投足很是规行矩步,看上去不像是民间的人。”

“是内司的女官,放出来‘修行’的。”

薛枭连带着杏林堂的来历,简单说起京师城中另几处特别的存在。

大魏朝,与诸前朝部分体制有所不同,托挑夫皇帝魏太祖的福——他吃过半辈子苦,知道最要平头老百姓性命的是哪几样,便狠下心,下了好些突破惯例的谕令:设下济民堂,专项调拨银两,由太常寺筹建辖管,专为平民看病那药,区别与个人的药堂、诊室,多了一层官府背书的保障,每户每年有三两银子的药钱花销,别的不敢担保,至少暂时能救命;

设下惠民学堂,由国子监辖管,四岁以上、十岁以下的童子皆可入读,博古通今不敢说,但保你认识大字,不当睁眼瞎,若其中有特别优异者,可获保直入国子监,从此站在与豪门世家同一条白线后;

济民堂外又设杏林堂,专司女患,由六司中的药医司辖管,宫中的女侍医为宫里主子看病前,需先在杏林堂内习艺三年,尤其优异者方可入宫上岗,这既是习艺又是练手——医者讲天赋,更讲沉淀,看得多了自然底气就足,还有哪里是比民间病人更多的?此举既解决了民间女患瞧病难的问题,又为宫廷女眷积攒了一大批优秀的女医,可谓双赢。

“听上去,太祖皇帝是真正为老百姓考虑。”山月低声道。

薛枭一边收敛步伐向前走,一边颔首:“桩桩件件,都是好事。但大魏百年间,却渐渐变了味。”

薛枭眉目未动,语调平缓,却一听便知其思索其中沉疴已久:“比如济民堂,那真金白银的三两银子最后有多少真正贴补了老百姓的药钱?又有多少经层层盘剥落入了官吏的口袋?”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