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1990》

第24章 年轻人越辩越名(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以前都是《通俗小说报》跟风《今古传奇》,这还是头一次反过来!

这下编者按里‘开一派之先河’的评价算是彻底坐实了,总编冯靖元干脆下令,从11月开始,直接把这六个字印到封面上去。

可俗话说人红是非多,到十一月初,麻烦终于还是找上了门。

有一位著名红学家公开登报,痛斥这本小说充满了蝇营狗苟和血腥暴力,甚至还公然为贾雨村张目,既亵渎歪曲了经典名著,又对民众起到了不良引导。

这位红学家在业界颇有些号召力,在他发表抨击文章之后,陆续又有一些红学家站出来指责《红楼名侦探》歪曲经典。

而在这些红学家的影响下,杂志社收到的抗议信立刻呈几何数量级暴增,其中很多都是没看过书就直接开喷的红迷。

于是《通俗小说报》编辑部再度如临大敌,还专门为此召开了一场对策会议。

正在给小说进行收尾的张延也被请了去。

不过没等对策会议召开,社长张绍梅又派人把张延给接走了。

张延本以为张绍梅找自己,也是为了应对红学家们的抨击,谁知张绍梅压根没提这茬,而是以津门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的名义,邀请张延加入津门作协。

这年头能加入省级作协,是一件相当光荣有面子的事情。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饼,张延有些懵圈的问:“可我是河北人,怎么能加入津门作协呢?”

“我难道不是河北人?咱们津门作协的会长、副会长也都是河北人。”张绍梅微微一笑,又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杂志社可以把你的工作关系从恒江第三印刷厂调过来,这样你以后也可以安心在津门搞创作。”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津门作协目前更需要新鲜血液,也更愿意为年轻人遮风挡雨。”

懂了,只要自己加入津门作协,津门作协就愿意调动人脉资源,帮自己平息现在愈演愈烈的舆论压力。

不过张延可不会觉得,自己值得津门作协如此求贤若渴。

说到底,还是津门文学杂志社想拴住他这颗摇钱树。

这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80年代很多作家成名后,都会被调到杂志社或者文教单位工作挂个名,工资奖金样样不缺,还不用负责具体工作。

而且这还是从五线小城,调到津门这样的大城市。

这种待遇,多少人求还求不来呢。

更不用说,张绍梅还愿意动用在津门作协的影响力,帮张延遮风挡雨。

相对应的代价,则是小说后续出版的收益,会有一定程度的缩水,以后张延再出新书,肯定也要优先选在津门文学旗下的杂志。

不过津门文学要是盘剥的厉害,他也完全可以选择辞职下海。

所以总体看来是利大于弊。

虽然这么想,但张延也没有急于做出的决定,而是表示这是件大事,自己需要先好好考虑一下。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