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波的信号转换智能手表、智能手机中步数计算、血压计算、心率检测这些设备都可以监控人体的数据真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
前者比后者要难成百上千倍可能都不止。
当然,这个问题星光虚拟现实科技已经初步的解决了。
通过植入式的脑机接口芯片+基于量子理论的模拟神经信号及电信号转换数学模型+解决EEG脑电波信号中的ERP电位信号数据转化失控难题,早在一年多前星光科技这边就已经成功的将控制人体四肢的脑电波信号转变成了电信号。
并且还通过结合仿生学智能机械臂的方式,成功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了医疗领域,造福了无数的残障人士。
但光能够将脑电波转化为电信号,对于虚拟游戏来说还远远不够。
游戏的本质是互动,对于人来说,不仅仅要能够将脑电波转化成电信号操控虚拟游戏中的人物,还要能够将虚拟游戏中被操控人物的所见所得从数据转变为电信号再转变为脑电波反馈给大脑。
可以说如果医疗系统使用的是单项系统,只进行单线流程操作的话,那么虚拟游戏使用的则是双向复杂系统,需要实时计算和反馈。
别看仅仅是多了一个反向反馈系统,但复杂度却高了不止一个量级。
实验室中,徐晓甩了甩马尾,骄傲的说道:“这就是我一开始研究的生物电极芯片的厉害之处了。”
略微停顿了一下,她看向徐川,开口问道:“老哥你还记得在水木大学时候,郑海大哥体验的那个简陋的佩戴式脑机接口芯片吗?”
“当然。”徐川点了点头。
“那你还记得郑大哥当时的反馈吗?”
闻言,徐川思索了一下,旋即有些惊讶的看向自己这个妹妹,诧异的问道:“那个时候你研发的生物电极芯片,就已经具备了将外部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和脑电波输入大脑的功能?”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郑海当时表示过在通过生物电极芯片操控无人机的时候,会有点模糊的感觉自己多出来一只天然的手臂(无人机)的感觉,而且它还能反馈一些无人机能捕捉到的画面和感受,虽然很少也很模糊。
“缤购!答对了!”
徐晓笑嘻嘻打了个响指,开口解释道:“最早的生物电极芯片就采用了生物拟真模式,它可以将被控制的设备拟真成类人体的机构,然后反馈模糊的指令到人体大脑,再回调控制模式。”
“而后面借助老哥你完善的那个量子理论的模拟神经信号及电信号转换数学模型,在人体神经信息库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电信号转化脑电波输入大脑并被神经系统直接接收感应的技术。”
徐川点了点头,有些好奇的问道:“我还有个问题,我记得电话中你说过,你们可以利用睡眠的时间来向大脑传递信号,进而进入虚拟游戏中。”
“那你们是怎么解决大脑皮层和神经系统疲劳问题的?”
大脑,人体中最神秘的器官,哪怕是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进入现代社会,在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没有完全弄明白这个身体器官。
成人的大脑一天大约消耗250-300千卡能量。
也就是说,一个重量介于1300-1400克成人大脑的平均重量的大脑的功率约为15瓦特,消耗的能量相当于2个大香蕉的能量。
是的,它只消耗这么多。
很多科普信息都说大脑消耗的能量占身体的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多,这让很多人都误解大脑是个耗能大户。
当然了,这么说也没错。
对比身体总消耗的能量相比,大脑消耗的能量确实是很多。
因为完全运转的身体的功率才70瓦特左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