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4:大国科技之巅》

第253章 暗物质(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而后者的工作,才是具备决定性的。

比如在2012年,探测到了希格斯粒子,而在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就颁发给了希格斯玻色子理论的提出者彼得希格斯与弗朗索·瓦恩格勒。

至于参与实验的研究人员,虽然大家都有功劳,但很遗憾,诺奖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

他的导师爱德华·威腾,其实也是这类型的著名学者。

他提出了M理论和一系列完善的理论,如果被验证这些理论真实,那么他毫无疑问能拿到诺贝尔奖。

但同样相当遗憾的是,他的理论要验证还不知道要多久的时间才能做到。

就像希格斯玻色子是上个世纪六十年提出来的理论,直到2013年,提出理论的希格斯与弗朗索·瓦恩格勒才获得诺奖一样,这中间经历近六十年。

如果威腾想要凭借他的M理论获得诺奖,可能也要等到他和希格斯一样,都变成九十多岁的糟老头子才能实现。

所以徐川也不可能凭借发现轴粒子和惰性中微子而获得诺贝尔奖。

不过如果他将自己以前用于计算‘希格斯粒子与第三代重夸克的汤川耦合的最理想搜索衰变通道’的方法完善一下,将其扩散到大部分的粒子上,说不定有机会再拿一个诺贝尔物理奖。

一种能大大节省科研资金,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加速寻找新粒子,晚上旧方法的数学模型或方法,对于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的重要性,就像是Xu-Weyl-Berry定理的拓展应用对于天文学界和天文物理界的重要性一样。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他恐怕没时间弄这个。

一方面是他手里有项目,另一方面,则是今年他得先将惰性中微子的发现拿到手。

毕竟这本来就是他自己的科研成果,没道理让其他人拿走。

尽管诺贝尔奖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但他也不是没拿到过。

惰性中微子关系到暗物质的发现,这一方面在徐川看来重要性比诺贝尔奖更甚。

只是目前他没法出国,只能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那边拿到实验数据,在国内进行分析处理。

本来华国加入了成为了会员国是个很好的机会,但可惜的是,目前华国安排过去的人员主要都集中在LHCb和ATLAS两大探测器上。

至于ATLCE那边,并没有安排什么人员过去。

这让他寻要数据麻烦了不少。

好在他的导师是威腾,再加上现在的身份和以前截然不同,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名声能帮上不少的忙。

毕竟哪怕是在这个物理圣地,诺尔贝奖得主也并不算很多,屈指可数。

一名诺奖得主主动参与实验数据的的分析,无论是负责ATLCE探测器的团队,还是都会欢迎的。

哪怕他并没有亲自过去。

和林风聊了会物理界和前沿的信息后,徐川回到了自己的别墅。

南大的这边的年度人物活动已经搞完,剩下的没他什么事。

拿起手机,徐川给爱德华·威腾拨了个电话。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