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出诸多的防御隔离区和安全区。
然后又用人工智能,模拟演算了几遍,找出其中疏漏的地方进行修改。
最终拿出了一份完整的施工方案。
按照这份方案。
即使避难所的某处外墙被洪水冲塌,也最多只会波及附近的一小片区域。
随后就会被避难所内部的墙壁,以及通往其它地方通道上的密封门给挡住。
而最坏的情况。
就是连避难所内部的所有墙壁和密封门,都出现塌垮迹象。
那个时候。
就得将避难所内的幸存者,转移到每一层之中最后的安全屋那里。
等待洪水过去,或者来自外界的救援。
苏武给安全屋设置的粮食储备,允许30万人以最低标准生存20天。
超过20天还没有得到外界的补充,就只能等死。
这么做。
并非苏武吝啬。
而是打造的最后的安全区。
为了保证足够的坚固,提供足够的氧气,以及足以容纳30万人的空间。
剩下的地方,最多也只能放这么多的食物进去。
而在这里,有必要提到的一点是。
苏武为安全区提供氧气,主要采用一种潜艇中常用的,名为氧烛的化学制品。
这种东西体积并不大,可以轻松提供大量的氧气。
比起储备食物要更加简单。
也因此,在饿死之前,并不太需要担心密闭环境下,氧气耗尽的问题。
“不过,说起来。”
“洪水不一定会摧毁所有密封的食物。”
“后期可以尝试让安全区的人,佩戴潜水设备。”
“前往沦陷区去收集部分完好的食物。”
“应该还能再多坚持一段时间。”
苏武思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