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祯一阵轻松,露出舒心的笑容。
这个乱七八糟的时代就这点好,她想干什么,都有对口的人才。
盐务交给贾诩和诸葛亮,她放一百个心。
诸葛亮最擅长的其实不是军事,而是治国。
当年的蜀汉,因襄樊之战、夷陵之战大伤元气,如果不是诸葛亮盘活经济,估计当时就崩盘了,也不可能有后来的数次北伐。
他要是再大几岁,盐务由他一个人来就行。
现在还太小,让文和叔看着点。
又交待诸位公卿,“文和叔与孔明若有需要,还望诸公鼎力相助!”
众人都说本该如此,看表情不像顺口敷衍。
张祯更高兴了,“我等共襄盛举,正合大国气象!”
第章千年之后,褒贬由人,咱们且做好眼前
“后世将如何评论此次集议呢?”
临散场时,蔡邕忽然叹道。
据他所知,昭帝年间,霍光曾召开过一次盐铁集议,商讨是否继续实施武帝时的盐铁酒等官营,后被宣帝朝桓宽整理为《盐铁论》,影响深远。
今日盐政之议,也是本朝一大盛举,谁来作传?
蔡邕从左看到右,从右看到左,没一个像会作传的人。
罢了,只能他自己来。
张祯笑道,“千年之后,褒贬由人,咱们且做好眼前。”
她的这些决策,肯定也存在弊端。
所以她猜自己在后世的名声毁誉参半。
但无所谓。
圣人都会被挑剔,又何况她?
她名留青史的愿望也没那么强烈,至少没有曹操、刘备、公孙瓒等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