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可以印了。
印的时候准备好墨和小刷子,刷一遍雕好的木板,印一次。
墨干了就再刷,再印。
最后将印好的纸张装订成册,就是一本书了。
是不是很简单?
但这种印刷方法比较死板,只能印刻好的书籍。
想印别的,就得重刻。
所以到了北宋,出身平民的雕刻工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即活字印刷术。
先用胶泥刻阳文,再用火烧硬。
每个字都是单独的,可以灵活选取、移动。
印刷时,根据那一页稿件挑出单字,按顺序在纸张大小的盘里排好版面,就能涂墨印刷。
印完收回,下次还能印别的。
换言之,只要先烧出常用字体,就能随意印刷。
而且,材料并不用固定死,可以用泥烧字,也可以用木刻、石刻、铜刻、锡刻、铅刻。
技术核心对了,怎么做都行。
缺点是找字体的时候比较费力,毕竟汉字那么多。
但也有解决的方法,收藏字体时按韵分类。
下次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张祯一步到位,直接跟台舒说活字印刷术。
台舒边听边思索,听完已经有了腹案,说是明日就安排人试做。
吕布也听得津津有味,感觉自己也能行。
等台舒离开,张祯又召来编撰《汉寿战疫记》的幕僚何同,询问进度。
何同双眼熬得通红,身体疲累但精神亢奋,说是最多两个月就能完成。
他们过年都没闲着,就想一鼓作气编好这本书。
这种精神,张祯极为赞赏,又担心大家累坏了身体,交待多休息。
赏赐就不必说了,工作结束必有重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