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474章 货币的主导权(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这么低?!”

刚刚还在抱怨的人惊诧地看向讲解员,以前大夏的钱庄同样对外放贷,但是利息高得可怕,每月就要三十到六十厘,这还是朝廷下达旨意的情况下,很多远离朝廷的地方,月贷款利息甚至可以达到每月一成,甚至是翻倍!

“是这样的,这位客官,只不过我们对于放贷对象有考核,主要考核您贷款的抵押物,目的,如果您贷款是要开办新型公司,商会,经营煤铁,铁路,蒸汽机等相关产业,我们还会考虑提供更优质的贷款服务,降低您的利息。”

刚刚还在吵闹的人若有所思,就像周铁衣预料的一样,真正的普通小百姓,他们只需要存款得到稳定的利息就行了,三十厘已经不少了,这部分参与者本身对于经济也没有多少研究,只知道自己有一个新的稳定生钱的手段。

刚刚吵闹的人,能够说出银行和国债的息差,大多数都经营一点小生意,他们眼红的是不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

而现在钱庄给出了另外一条解决的路,那就是贷款。

以前贷款利息高,所以大家不会轻易动贷款,但是现在的利息,仅仅只是比存款利息高一点,钱庄也就真正是在赚辛苦费了,更何况讲解员还说,如果投入的是现在朝廷推动的新型产业,还会有更多的贷款利息优惠。

一想到这里,不少小商人意动了起来,“存款三十厘,贷款三十八厘,确实赚得不算多,原来周侯是这个意思,请问一下你刚刚说的贷款我可以申请吗?”

“当然可以,贷款请到天干区窗口排队,会有专门的人指导您填写文书,确定您的抵押物和贷款目的,如果合格,会尽快给您放贷。”

一番解释下来,半天的时间,钱庄就泾渭分明成为两片区域,存钱的地支区大量以小老百姓为主,用的手段也十分简单有效,今天开户,按照存款金额,送鸡蛋,油,米,面,糖。

而天干区以中小商人为主,不断填写各种材料,等待专门的人员确定。

中央银行衙门内,周铁衣和梅清臣不断听取各个钱庄送来的消息。

“这贷款的人是不是有点太多了,我们应不应该控制一下?”

梅清臣迟疑道。

他犹豫的主要原因就是贷款这件事不仅要考虑到收益,还要考虑到风险,如果钱庄出现大量贷款烂账,到时候的危害不比虚发银票小。

“不。”

周铁衣反而自信地摆手道。

梅清臣和周围的文吏看向周铁衣。

周铁衣笑道,“不把钱放出去,我将铁路国债和存款息差拉得这么高干什么,难道真正让钱庄平白赚钱,既然赚钱就要干活!”

众人再次将两者联系起来,这么高的息差,只要周铁衣以后不断发行各种国债,有优先购买权的钱庄就会获得大量的利润,这些利润中一部分的目的就是要填平贷款的烂账!

“既然是向市场发银子,就不要怕大水漫灌,任何市场都是由不理智到理智的转变,不可能一开始就极为理智,我们要分清楚不同阶段该做什么,现在我们要刺激中小商人参与到工业改革中来,我们需要的不是他们瞻前顾后,而是要让他们大胆前进。”

“只要工业改革能够顺利完成,那么这点贷款的烂账就有办法出清,这时大家一起种地,谁胆子大,谁付出多,谁就收获多!”

周围的文吏们若有所思,今天周铁衣这番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就是要将这番话传递给市场。

梅清臣认真理清了前后,“这就是你的‘人欲说’的实践?”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