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347章 山铜府的初步改革计划(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他们怎么敢连工部和军队的银子都敢贪?

李剑湖明显感觉到周围的空气沉闷了下来,连周围虫鸣声都安静了,只有诸位官员略显沉重的呼吸声。

周铁衣听了之后没有勃然变色,神色正常。

这里面其实他也是参与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参与了。

就比如他让东南商会去买生铁,那么这些生铁中有多少是用铁引‘逼’出来的呢?

周铁衣认真思考了一下。

这个问题的核心有两点。

第一点自然是铁引制度。

这个制度肯定不能够继续实行,需要废除,不废除根本无法为接下来的工业化铺路。

先进的技术要和先进的生产制度相匹配,才能够迸发出先进的生产力,不然就会像现在的太行山一样,即使有先进的技术,也困顿不前,甚至太行山的优质铁不愿意多生产,因为生产出来也是亏钱,还没有足够的市场。

但铁引虽然不像漕运一样,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但也关系重大,这上上下下看着只是商人在吃钱,但商人吃的钱去哪里了呢?

强行改铁引,一旦市场混乱,那么满朝文武估计都要跳出来攻讦。

周铁衣总算是明白为什么王安石变法会在朝堂上三进三出了。

也只有自己这种开了历史透视挂,才能够把握好各方利益,把握好每个历史节点,不然任何一个节点出错,都会是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

即使强如王安石,也黯然神伤,强如张居正,也人亡政息。

第二个核心点是生铁本身的成本。

这可以从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两个方面解决,而刚好自己两个方面都可以解决。

以蒸汽鼓风机和热鼓风机外加高炉建设,扩大产能,降低生产成本,以铁路运输,消耗产能,降低运输成本。

两者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但只差最开始的启动资金。

这也是最难的一点。

即使是国家,原始资本积累是最难的一个环节,也是需要牺牲最多的一个环节。

周铁衣认真思考了片刻,看向身体有些瘫软的管事,忽然大笑道,“说得好,有赏!”

说罢,他从白玉棋盘中取出一枚明珠。

“此乃力陈国之大害之言,本侯将奏明圣上,为你讨赏,今先以天使身份,赐下明珠,以彰显圣上英明。”

周围的官员们或露出惊喜,或露出惊骇。

他们认真思索了一下周铁衣的意思。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