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258章 潜伏发表改(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李小林脸色当即铁青了:“你这篇小说发不了,我提头来见!《收获》也不要办了!”

实际上没有发生啥波折。

在《收获》全体的审稿评议中,李小林把这一文章提前给各组编辑阅读,然后投票表决:所有人都投了赞成票。

搞得李小林反而问道:

“这小说还是有两个挑战的,第一个是我们要为了它连着三四期,空出十多万字的内容;另一个是余则成一开始是个军统的特务,我讲老实话,还是怕大众有所不能接受。万一余切写砸了,我们也要担风险。”

“余切怎么会搞砸呢?他一直是又快又好!”他们说。

“好,桂省制片厂拍了个《血战台儿庄》,争取了很多年才能成,而且也有中央上的指导意见……我们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扛,如果大众不能接受,或是刚看到前面‘余则成’这个果党小人物,就哭爹骂娘,大家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全体编辑组面容刚毅,没有任何惧色:“就是让《收获》解散也要登这个小说!”

“好!”

李小林把全体编辑组的意见拿去给巴老过目。因为《收获》杂志的总主编就是巴老。

巴老用了不到一天就看完小说,激动得给李小林打电话:“这篇小说意义重大,尽快发表。”

《潜伏》第一期没有争议的就此上市。

和两三年前不同,那会儿余切刊登一篇文章,还需要等待一个多月的排版,现在他的地位和印刷技术,已经使得小说可以在一周内刊登。

《收获》为这一期特地加刊,加厚,价格当然也贵了不少。

这一期卖两块钱。

一本16开的《收获》杂志在84年需要卖1块钱一本,85年涨价到1块2,因为均价极高,通过价格事实上做了读者筛选,余桦评价这本杂志是他“心目中最好的纯文学杂志”。即便是《十月》反超《收获》的现在,余桦还是这么认为。

为啥?

无他,太贵了。这本杂志在八十年代卖出了“沪爷价”。

价格在此时,起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区分作用。这代表读者为了看小说家的故事,真的放弃了吃两斤肉。

余桦相信没有什么比这种“抉择”,更能够代表小说的质量了。

——————

沪市新华印刷厂是《收获》杂志的指定印刷厂,在印刷厂中,工人们总是能提前两三天看到小说内容。

怎么看?

其实不容易看。

16开的杂志排版好之后,根据这个排版来印刷文字。因为用到的纸张实际上是16开的两倍,所以会有两个不同页数的故事在纸张上。

比如,印刷厂工人小刘看到一本杂志《大众电影》的一页纸,可能左边写的是阿拉伯数字“2”,上面是外国电影《末代皇帝》的照片,右边是数字“29”,上面是陈小旭在《红楼梦》上的个人肖像照。

15张这样的纸按照顺序跌在一块儿,扣上,装订好,再码开,那就是“12345……”这样了。

简而言之,单看你手里面的那一页纸,这一页和另一页是不相关的。

你要看故事的话,就只能看一半。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