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整部电视剧的故事结构,也如同谍战一样的丝丝入扣,细节颇多。
余切搞清楚这件事情后,自然就写的胆子更大了。
他可以在很多情节中暗示,三位女主角,实际上是一个真实的革命女烈士,不同经历和性格中拆分出来的。
《潜伏》这小说对他来说再合适不过,既是他老师的一部分经历,又替巴老回答了这个“信仰之问”。
等等,余则成还姓“余”呢!
八十年代不流行超长篇幅的小说,一部小说超过三十万字已经是很夸张;余切花了三周写完小说,总计约三十六万字,相当于日均近两万字。
前一周在巴老家中写。
巴老特意给余切留了一楼大厅用于待客的几个茶几和大横桌,有人来打扰余切,巴老就直接出言呵斥。他十分喜欢余切这部小说,甚至生出了对马识途的妒忌——收徒弟当如余切啊。
我竟然会嫉妒马识途?
巴老一边写回忆录(他也喜欢写回忆录),一边在不自觉在纸上面写:
余切专门为自己的老师写一部小说,还是这样一部高质量的小说,天底下还有谁能做到?
没了,没了。
我是不是该收个什么弟子呢,像马识途那样,收来做关门弟子,也带他打桥牌(虽然我并不爱打牌)?
难,像余切一样的人,哪里好找。
我是不是能做余切的岳父呢?
哎呀,李小林已经嫁人了。
没了,没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巴老有点抑郁。
巴老的小孙女端端从家里面回来,看到余切在写小说。
“余哥哥,你来我家玩了!我想吃糖,你带我去买吧!”
巴老道:“余切在写东西呢,端端,你等他写完再找他吧。”
“可是,余切写小说很快,他写小说,比我抄书还要快,不耽误时间的。”
巴老竟然对孙女痛斥:“你怎么能怀疑余叔叔的伟大性格?他只是太有天分罢了。”
李小林想帮余切约一个评论稿。因为得知余切来沪市了,《沪市文艺》、沪市戏剧学院好几位编辑和教授,想请余切来做个讲座,求到了李小林这里。
巴老道:“不要让闲杂人等来打扰余切。”
不是,我这是沪市文艺圈的名流好吧,人家大教授、名编辑都成闲杂人等了!
漫画家张乐平来找巴老聊天,扣门,这是巴老的老朋友。他总算是没有呵斥张乐平了,但是,巴老坐在轮椅上,亲自出来接张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