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256章 新小说(第1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第256章新小说

“余切,响鼓不用重锤,快马不用加鞭。”

“你受到这么多人喜欢,又有能力,今后一定要多做一些事情。还记得你在我家,你说过什么吗?”

余切当然记得!

当时,他正从老山前线下来,到马识途家里面拜师。

马识途问他“何以成为文豪?”

在老马的时代,时代的主题就那一个——救国图存,人人的脑袋上都有个达摩利斯之剑,所以往这个方向努力的作家,自然就能成为民族英雄,成为文豪。

而在余切这个时候,大家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在打仗,有的在下海,有的要出国……要成为大作家,满足这么多人的主题,是比过去更加困难的。

所以余切回答道:“年轻人们需要我,我争取让世界人民也需要我!”

他现在把这句话,再次慷慨激昂的复述了一遍。

老马满意点头。

回想起余切这两年做过的事情,是完全符合他当初立下的壮志的。

“这就够了,这就够了!”马识途道。

两人在此分道扬镳。

二十五号,沪市制片厂举办庆功会。级别很高,沪市宣传部特地派了一整个班子来研究,举办的地点也在市政协江海厅。

《小鞋子》众多主创全来了沪市,好多人已经有段时间没遇见过了。

谢晋见到余切后很激动:“余老师,你知道电影票房多少了吗?”

“多少了?”

“两千七百万!”

“这票房很多吗?”

“多,多得不得了!我们的片子才上映一个月,就拿到了这种票房。一整年恐怕能有五六千万——这要打破《少林寺》的记录了!”

这么夸张?

余切也吓了一跳。《少林寺》那片子放了很多年,总票房到了一亿还多,全国四分之一的人花钱看过电影。

但是,谢晋又说了:“《少林寺》的票价很便宜,一毛钱,咱们三毛钱一张,还是占了一些便宜的。”

“那也是破了记录!”

文艺圈存在一种远古吹,讲究个开山立派的祖师爷,到时候余切做编剧的这部电影,就能成为镇压未来各路导演的天堑了。

八十年代,小说家统治了中国电影,这一点儿不夸张。

85年的金鸡奖最佳影片角逐中,一共有五部电影获得资格,其中除了《谭嗣同》是纪录片之外,另外四部全部出自原著小说,电影编剧全部是小说家。不仅如此,获奖的最佳电影《红衣少女》,正出自于《花城》编辑屈铁宁的《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第五代导演的扛把子,张一谋、陈恺戈等人,都在电影《黄土地》中担任主创,而这电影又改编自作家柯蓝的小说《深谷回声》。没有文学家,他们要陷入到无戏可拍的局面。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