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241章 印刷厂罢工(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加之印刷厂为了赶工,分成了两班倒,也没个加班工资,他们顿时就罢工了:我们不接受这样的故事,让余切来解释。

老赵必须有个好结局!

有看过整个故事的大学生说:“这故事最后是个开放结局,老刘被火化了,家里面被淹了,老赵揣着他的骨灰盒又去找他的新家!其实这是一个中立,甚至是积极的结局……余切在说一个更大的事情,他在探讨哪里才是我们的家。”

但愤怒和不满燃烧在了每个人的心间:什么开放式结局我不懂,你得给老赵一个好结局。给他讨老婆,给他大房子住,让他吃饱喝暖。

“啥?罢工啦?”

高厂长吓了一跳,跑去劝阻印刷厂工人们,他们当然不给面子了:让余切来!余切不来,不印了。

“我们要余切!”

“让余切来和我们说话!”

得!

高厂长既然镇不住,火速联系了《人民文学》和《十月》,让他俩来找余切解围。

居然罢工了!

王濛和张守任知道后也很吃惊,第二天各自从杂志社出发,大清早打车到了鼓楼大街,到门口时恰好撞见了。张守任气道:“王濛,你干的好事!”

王濛很委屈啊:“你讲不讲道理?他那个小说明明和前面两部是一起的,这又是个‘新现实’一样的系列,是他版本的‘城镇寻根’文学,他的‘认祖归宗’,我们《人民文学》为了这个都改了发刊时间,只为他来服务,你还想怎么样呢?”

其实,还有个原因,致使王濛非要掺和。因为《出路》这一系列小说是乔公最爱看的小说,不仅王濛知道,在乔公同余切握手,并且表扬《出路》这一小说后,许多人都知道了。

而王濛的提拔,是这一系列变动的间接影响所致,他必须要把这个小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否则,这会使得《人民文学》不代表人民。这实在是他很大的失职。

余切推开门,大致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当天上完课,趁着星光骑摩托车赶往燕京印刷厂。

印刷厂居然罢工了!

这事儿也不是没发生过,《高山下的花环》出单行本的时候,新华厂的人看了后也红温了,当即罢工,要求李存宝更改“梁三喜”的结局,他们不是第一次这么干!

有人说大陆的读者素质高,不像港地人,还给作者寄刀片寄死耗子……那是因为大陆的印刷厂工人是国家养的,你写的让人抑郁了,你都走不到发表那一环,直接给你罢工停摆。

人的名,树的影。

印刷工人们虽然嘴上说余切写了些难受的剧情,等真的一见到他,顿时就紧张了,客气了。厂里面临时组织了个演讲,中间搭了个台,让余切拿上话筒发言,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是真的余切在说话。

工人们围在一起,前排的席地而坐,后面的站着,一双双眼睛都落在余切的身上,有希冀,有不解……

余切道:“我就是余切,我是如假包换的余切!”

他还捋了捋话筒线,挺潇洒的单手拿麦,另一只手踹在兜里面,显得很放松。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