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238章 茅盾文学奖(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所有人顿时大笑起来。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被瞧不起,然后一下子出名。实际上呢,这些人都是别人眼中的天才。就算是路走的比较坎坷的余桦,他成名的速度也远远快于大多数网文写手从签约到万订的速度。

余切说:“你看,我们都有这种时候,当你感到沮丧的时候,就想起这个时候,当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时候,也想起这个时候。”

不久,新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发。

这一次的茅盾文学奖时隔三年,囊括了从82年下半年到85年年初之间的作品,一共有三部小说入选。余切的《新现实合集》被公认为过去三年综合影响最大的长篇小说,其总销量已经数百万,它的获奖当之无愧。

另外两部小说是《沉重的翅膀》和《黄河东流去》,一个以虚构的汽车厂改革为主线,反映四化建设、工业改革;一个追溯到沉重的抗日时期,描述黄泛区人民在“黄花口决堤”时间发生后,可歌可泣的十年经历。

前几届茅盾文学奖神仙打架,几乎所有小说都入选“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今后被放在国家书库当中,被认定为时代记忆的一部分。

颁奖礼在大礼堂举办,巴老主持召开。冯木、玎玲这些余切熟悉的老作家正是评委会成员之一,他们提到了余切曾经的对手刘芯武:

“余切,自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写出过好的小说了。”

余切惊讶道:“原来刘芯武还在写小说呢!我以为他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编辑了。”

“怎么没有写,一直在写。”冯木道。

而且,冯木说了个公道话,“刘芯武其实写的可以,如果没有你,他可能是过去几年很优秀的作家,杭城会议后,我看到现在新的作家已经起来了,那他本来应该有一段时间是‘最优秀’,结果现在什么也没有。”

“今后的时代,恐怕要把他遗忘了。”

玎玲和刘芯武的关系很不错。她曾经向外国记者夸赞过刘芯武,现在也关注刘芯武的近况:“前一段时间,他写了一个《钟鼓楼》,把前几年发生在钟鼓楼的几户人家的故事,通过12个小时的时间都叙述出来……我们很惊讶他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很有创新。”

“但是。”玎玲叹道,“这怎么能比得过《大撒把》、《我们俩》和《和你在一起》的合集呢?单是其中的一部拿出来,也都是比不了的。”

“现在想起来,他还是个很让人印象深刻的年轻人,如果不瞎搞(打压余切),我们这里还是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余切拿到了茅盾文学奖!

巴老给余切写的评奖理由,是因为“这一小说真实的反映了八十年代市民生活的生活”。

越简单越重要。

不论是杭城会议之前的作家,还是之后的作家,他们都无比的迷恋乡村这一题材,使得改开这一巨大历史事件下,十数亿人的城镇化竟然没有对应的文学作品。

如今这一个空白被弥补了。所以在大礼堂的现场,出现了乔公也并不稀奇。

他早就和马识途、巴老等人认识,但是没想到,他也很认识余切。乔公身着简装,他的身材并不高大,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

“余切,你什么时候,和你老师一起来跟我摆龙门阵?我上次去过你家,听说你来首都时也揣着一把豆子,我们正需要你这样的人。但你这次不要捐钱,尤其是不要捐太多钱,为什么不要,我后面和你讲。”

“你发达了,没有忘记自己的穷兄弟,没有忘记你从哪里来。我原先以为是马识途教得好,现在知道,你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他握住余切的手,说:“你的小说,还有你的人,我都是信任的。”

“你还有没有什么困难,大家能够帮你解决的。”

余切能有什么困难?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