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236章 万县和马孔多(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这才是真的“圣人”,和他比起来,只捐其中一本书七分之一稿酬的余切有点舍不得了。

那么,其他人是怎么过渡的呢?

燕大文学系的前主任季线林给余切出了个好主意。

“余切,你应该多收藏,多买房子。”

这位月工资345元,外加100元津贴的老教授,通过收藏齐白石、苏轼的作品,避免了树大招风,余切依稀记得,仅这些书画在2005年,估值就达到上亿元。季线林孩子为了争夺巨额家产和燕大对薄公堂。

买那么大房子是来干什么的?

一个房子难道就够了吗?

余切明白了,他得先把钱存着,等着有机会都换成这些资产。

他的老师马识途也在这个月来燕京,余切跟着他认识了一些电视上的人物。老马的人脉逆天,让余切感到吃惊,老马还很喜欢写回忆录,帮人写传记,于是每一个被call到的大领导都要记他的情。

那么,面对管谟业这种软硬不吃的石头,马识途又该如何把他整服帖呢?

马识途说:“这世界上有一些人,无论你怎么弄他,他都不会服的。你不是他,所以你不懂。”

老马说了句类似于《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的话:当你批评一个人时,要记住,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么好的条件。

余切说:“我如果不能使别人折服,我应该怎么做呢?”

马识途道:“常规的方法是动摇不了一些人的,除非他的信仰破灭。”

管谟业的信仰就是写小说,那么,余切就要写一个类似的小说。这个小说不仅同样有关于家乡,而且体现出真善美的一面——使管谟业受到触动,意识到自己从前那样写,是略有偏颇的。

它必须要完全的压过《白沟秋千架》这一文。

余切把这个问题带到了《小鞋子》的演员海选现场。

在谢晋导演的主持下,《小鞋子》已经迅速在京城筹办,即将前往喀什进行拍摄。《小鞋子》的背景是少民、边疆地区,这给小说带来了一种余切未曾料到的人文关怀,因为在彼时的作品中,往往要强调民族的特色文化,而很少集中在人类最质朴的情感。

谢晋在筹备这一写小说的拍摄时,发现余切的《小鞋子》不仅仅在内地打出了名气,口口相传之下,最远在苏联的中亚地区,也有余切的小说流传。

在那里,余切被誉为“中国的高尔基”。他不仅会武术,还能打ak,还是个社会活动家。

谢晋说:“余切,我原先觉得拍这一部电影可惜了,现在才知道是我目光短浅,我应该向你道歉。”

“为了尽快选出演员,我们先是在天山制片厂进行海选,结果没想到报名的热情十分高!我们竟然哪一个都不能选,他们都想要出演这一部片子;我们就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决心完全启用新人演员,完全启用疆省演员,不仅仅要把这一部电影在国内进行播放,我们还要拿到国际上参展……争取送往其他国家放映!”

余切伸出大拇指:这不是孩子缩回了娘胎吗?《小鞋子》在原时空本来就是国外的片子。

于是,演员海选就放在了燕京本地。说是海选,其实就是从十来个人的名单当中选择一对青年男女扮演父母,因为符合条件的演员并不多。

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一个叫“疆省表演班”的群体。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