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回到正定之后,《红楼梦》剧组因为她们开始组织起了集体捐款,导演王福林号召大家支持“我们的文学顾问,我们不存在的封建帝王演员余切”;另一方面,陈小旭的前男友在报纸上看到了“林黛玉捐款一千元”大吃一惊,写信来请求复合,如果不能复合,至少借给他一些钱。
陈小旭当然不会理会了。这个人只和她在一起了几个月,大半时间还在异地,感情很淡。
想想这事儿有多抽象?
别人的对象可以为了自己捐一些钱,尽管那是顺便的,而自己以前喜欢过的人反而变成这个样子。或者说,她认识过的这个人,说不定从来都是这样。
还是父母想的周到啊!余切是个值得托付的人。
他捐出去的钱分成了两半,其中一半给自己,但想想,除了金钱可以这样分,他这个人就算是把时间和情感分成两半,分成四分之一……居然也比许多人要好,在陈小旭的人生中,因为这一次对比,从来没有这么明显的发觉余切很不错。
而且张俪给她的“捐款单”起了作用,三个人的名字都写在上面,盖上了红章,余切在两个人之间。陈小旭是一个爱多想的人,她控制不住自己的胡思乱想:
唉,王福林导演说,有一天他俩会结婚,到时候我怎么办?
姐妹怎么能比得上夫妻亲密?他们会睡在一起,他们会生孩子,我哪里比得上?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陈小旭心里很乱。
正定这边剧组搭好景之后,演员们私下里常常对戏,力求在真正演戏时,可以十分熟练的一条过。二月末的正定还是很冷,陈小旭穿着棉服和欧阳奋强对戏,这一段是林黛玉第一次遇见贾宝玉的情节。
《红楼梦》里第三回里,贾宝玉和林黛玉第一次见面,两个人都对彼此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林黛玉第一次见到贾宝玉便大吃一惊,心里觉得:“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而贾宝玉则直接说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陈小旭和欧阳奋强排练这段戏,陈小旭心里琢磨这个台词,心里觉得非常符合她现在的心境,当欧阳奋强说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时,她抬头忽然看见了余切的样子,吓了一跳!
余切,你怎么又来了!真是“阴魂不散”啊。
再仔细看,那明明是欧阳奋强嘛!是自己日思夜想,想的太多了!
欧阳奋强总有一股奶油小生的气质,而余切却是个地地道道的男人!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陈小旭反复念叨这句话,她忽然觉得,余切太符合这句话了。他远远比贾宝玉有资格说,这个陈小旭他曾经见过的。
陈小旭回想起来,余切对她的情况总是了若指掌。
张俪第一次见到她时就知道她八十斤,谁告诉的?余切说的。
她练了一些功夫,全剧组都以为她真有两下子,她自己也相信了,余切一开始就戳破了。
她的个性敏感而脆弱,高兴起来又很活泼,余切全知道,和余切斗嘴是陈小旭很开心的事情,尤其听余切谈论文学,什么《简爱》、什么现代诗诗人,在余切那里,好像都是他穿越时空可以见到的“座上客”,有时候这些“座上客”还不如他!
陈小旭一边心里面笑“余切真是狂的没边”,一边又受到感染,她也渐渐觉得以前自己看过的书,原来没什么价值,还不如余切这个人写的东西!
张俪是陈小旭最好的朋友,却不是最了解她的人。陈小旭于是重新看起了余切的小说,从第一本书开始一本本的看,这次她不带什么偏见了,很快,在她的心里,她觉得余切已经是她看过的最好的大陆作家,没有之一。
《简爱》是什么书?我怎么以前会那么喜欢它?
人文思考,社会影响,哲学高度……哪一个能比得上余切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