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切的回信都是因为《小鞋子》这一篇小说,而《小鞋子》是陈小旭最喜欢的小说。当时,她整天和余切斗嘴,觉得余切是个烦人精,和演贾宝玉的欧阳奋强差不多,最多稍微壮一点、有钱一点、俊一点、文化水平高一点、厨艺……
也就那么一回事儿,只有张俪把他夸得天上少有。
随后,余切就在她回家的火车上,不可思议的恰好“送来了”这篇小说。她才知道,余切竟然有心思这么细腻的一面,而且,他竟然那么伟大,想要做一些平凡人做不了的事情!
在杭城会议上,余切因为几颗糖而下决心筹办捐款活动的事情,在这两个月经过媒体的连番报道,已经是家喻户晓。余切变成青年榜样,就连写《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也来为他写个人报告。
两个女生回鞍城过年时,陈小旭的父母亲朋也来找她打听“余切”的事情,竟然搞得余切这个写小说的,像是比她们这些演员还要有名气一样。
陈小旭的爸爸试探着问:“余切怎么认识你的?”
陈小旭说:“余切是张俪的对象,我认识张俪,我们之间就是这么一个关系。”
陈小旭明显感觉得到,她爸爸有点失落。陈小旭当然不是呆瓜,她早就知道家里面想的什么。余切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对象了,尤其适合她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女文学青年。
但余切真的这么好吗?
眼前这个人是普通的,他也要熬夜肝文章,也知道享受,一天到晚过小资生活……但余切不在陈小旭面前时,他就成为无所不能的人,人们快要把他神话了,在过去的两个月,几乎没有人不提到余切的。
剧组里面要说余切带来了多少赞助;回家的火车上列车员举着《十月》刊,嘴上却说着“余切”新作,好像鼎鼎大名的国家刊物变成了余切的发刊机器;鞍城剧团的领导联系到陈小旭父亲,问能不能让陈小旭当中间人,联系到这位名作家,把余切的小说改编成话剧,价钱好商量,只求能给个许可。
这里的剧团虽然不如京城人艺,但工人们同样喜欢余切的小说。在当时的东北,人均教育水平极高,又有众多工业企业,所以常常有出国访问的的情况。许多人都对《大撒把》这本谈到国外的书籍津津乐道。
之前余切的小说《大撒把》被改编成了话剧,甲票0。5元、乙票0。4元,刚推出时简直一票难求,随着演的场次多了,《大撒把》的票也不好卖了,而此时《小鞋子》却又火了起来。看过小说的观众们纷纷赶来剧院,却失望的发现《小鞋子》的话剧还没有排练出来呢。
只有原先的《大撒把》还在卖票。
剧团的领导想到,在宣传海报上印上“余切经典作品”几个字,放得贼大,把“鞍城剧团”几个字印小一点,结果就这么一个小技巧,竟然真的让上座率提高了一些。
好多人看到余切两个字,就算是看过一遍原先的话剧了,也愿意带着孩子再来观看。余切两个字的认可已经超过了作品本身,对于时下的演员来说,简直是不能想象。
半夜,陈小旭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余切把她叫醒,让她回去。
“你的债已经还了,你回去吧,我不报复你了,咱们一笔勾销。”
“你写完了吗?余切?”
“还没呢,我几天后去日本,我已经没有时间回国内读者的信件了。所以今晚上得加加班,先处理一些国内的信件。”
还没有写完呢!
原来当一个名作家,竟然要这么辛苦!
陈小旭的觉都吓醒了一些,她被余切送回去,路上这么一小段路做了一番心理斗争,忽然回头道:“余切,我真的应该向你道歉!我误会你了,仔细想想,你真的是一个挺厉害的人。但我总是忍不住想要和你斗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为什么?
因为你是个小孩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