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了一些见闻。比如在宾馆,我们每到一层楼,都有安保和服务员对我们微笑,他们样子不一样,动作却几乎相同,就像是机器人。接着,你已经听说了中国阅兵的辉煌,在这里能看到他们的列兵练习,刺刀和刺刀之间相隔不到一个人,但他们就这样毫不畏惧的抵着齐步走……”
“——但他们是否像德国人那样死板呢?又并不是,中国人天天都要去发达国家留学,有时我感到他们厌恶自己的家乡,可是前不久的洛杉矶奥运会,我看到排队求签证的人参与了游行,高唱国歌……老兄,我糊涂了,他们似乎是一种无法形容,一种巨大肢体的一部分,共享神经网络,有时候能分开行动,危难时又能召集来。”
柯利达道:“不可名状,不可言说,这不是怪物吗?”
“是的,这就是怪物。”
于是,这帮人花了几天看完《出路》小说,连蒙带猜的,勉强看明白了。
柯利达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说?他们嫌弃自己的家乡不好,逃难去了,然后晚年了又回来,把钱尽可能的带回来,对着小孩嚎啕大哭,这是否是一种浪漫主义?”
港地的总督尤德道:“我最近听说《出路》的作家cot,去看了九龙城寨后,才写出了这一篇小说。”
柯利达立刻说:“是的,中国人正拿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批评我们做的不好……但我们已经欠了许多血债,也不会差这一件事情了。”
巴特勒道:“我听说京城的大学生们正在参与正步训练,日本人也来了天安门,不如我们去看看。”
走!
乘上罗孚800,几人来到了天安门,他们很快找到了大学生们——因为他们的正步动作变形,和军人相比差别明显。
当然,这些举动都是有中方人员“陪同”的。
“哈喽,外国朋友!”大学生们向他们打招呼。
柯利达得意道:“我说了,他们会因为我们的皮肤,而对我们格外热情。”
然后,大学生们在国徽和红旗下,开始了训练。此时正值正午,烈日炎炎,几个白人很快被晒得头晕眼花,营养不良的大学生们看起来也不怎么地,一副随时要昏厥过去的样子。
他们每练习一段时间,就要休息片刻,喝自己做的便宜盐水。
柯利达派人给大学生送可乐,得知有人是“燕大学生”,他依稀记得,《出路》小说的作者余切就是燕大的。
“你们认识余切吗?”
“认识,我们和他打过招呼,他在燕大是风云人物,乐善好施,打牌总输钱,我们都喜欢他。”
柯利达说:“当然了,他的书都登上了外交桌……我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完全是私人的,不要有任何的联想,我也希望你们能真实的回答。”
学生们答应了。
“——如果你们有机会去英国留学,你们去吗?”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