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143章 单行本发行的两周二(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这往往是外国名家大作出来的时候,才能引发的现象。比如一套《战争与和平》全四册,收藏版价格六十块钱,学生能为了这六十块钱存半年,然后打听到消息,蹲在书店门口等着。

接着,没有出现连续买《大撒把》的情况了。但每隔三四个人,总有一个点名要买这本书。

等到了这本书卖得还剩下三本的时候,营业员按照规矩报数:“今天到的《大撒把》还剩下三本~~”

正站在前面的人立刻宣布要把三本全买了。后边儿有人耳朵尖听到了,大怒:“你特么敢?你凭什么买光了?”

一时间群情激奋。只见到长长的队伍中,竟然分出来了约四分之一出来,得有十来个人,找前边儿的人算账。

谁敢独吞这本书呢?

于是剩下的三本《大撒把》单行本,只能根据先后顺序,一人一本这么卖出去。

随后,学生们开始聚集在书店门口换书看,比如拿一本《普希金文集》,去换一本雨果的《九三年》。当场换,当场看,天黑了就拿着各自的书离开,约定好下一次来看书的时间。

营业员小徐观察到,在今天,《大撒把》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名家著作,表现出奇货可居的状态,有人宁可拿一套书换这一本书来看,做这种明显不划算的买卖。

他觉得师大书店虽然没有这本书,但新华书店还是有的,就建议学生去隔壁的五道口新华书店看看。这些学生立刻组成了自行车大军,长跑大军,一齐往五道口新华书店过去。

这个地方和师大只有一点五公里,一般来说新书的到货量也更多,但没有想到,五道口新华书店的门口排队的年轻人寥寥无几,更多的却是和他们一样,在换书看。

“你们才来啊?中午就没啦!来,换书看。”

原来早已经没有《大撒把》的单行本了。

《大撒把》依旧是那里最受欢迎的单行本。而且这里的学生看得更早,许多人已经看完了这一本书,有的人发出哀嚎:“美国怎么会是书里面这个样子呢?USA,USA,她充满机会,对每一个外乡人都是梦之国!”

还有的人涨红了脸大喊道:“我悟了!美国不是原先讲的那么一回事!”

两三天内,因为无法买到《大撒把》的单行本,连载有《大撒把》的相关文学期刊被翻出来,也加入到了换书的队列当中。

燕京师大,燕京外国语,外经贸……一些留外名额多的学校,因为这一本书的单行本稀缺,在学生市场中,竟然形成了短暂的暑期“卖方市场”。84年是所谓的“下海年”,许多学生在这一年尝试做生意。

校园场地和学生宿舍成了“贸易中心”,留校的学生在这里摆摊设点,出售服装、书刊、饮料等各种商品。

贩卖书刊的学生敲锣打鼓:“谁要余切的新书?我这有一本,不卖只换,看完后得还我。”

隔壁学生是卖冰棍的:“你要换什么?”

“换什么都行,我看完了,我跟你说,单行本上的内容和连载本不一样,这上面增加了一些‘注释’,跟你说清楚了为什么美国人难以接纳我们……据说这是余切在燕大的一个演讲,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我看了之后都动摇了。”

“我用一根冰棍跟你换!”

“一根可不够啊,知识是无价的。”

“那两根冰棍呢?”

“给,你拿去。”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