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卫多年的经验,几乎可以肯定,如果那些镜头被做出来,绝对会成为影史经典。
但公司怎么想的,他也不确定。
摇摇头,决定不再想这些。
起身,拿着策划书前往总裁办公室。
半小时后,华纳一众高管和评估部门齐聚会议室。
大卫将张辰的诉求代为转达,并且将策划书传看。
“哥伦比亚也在筹备类似的项目,导演是大卫·艾默里奇……”一名高管说道。
“我觉得题材撞车,这恰恰说明了这部《2012》的题材是没问题的,艾默里奇在灾难片这方面的眼光是经过验证的……”另一名高管说道。
“评估部门怎么说?”总裁问话。
“根据我们的估算,项目的制片成本大概在1。2亿-1。5亿美元之间,除了特效这块外,最大的不确定项是导演和主演的片酬……”
“程龙的片酬是多少?”
“策划书里没写,但他最新的作品《尖峰时刻3》里是固定片酬1500万美金+15%的毛利润分成。”
“那么张辰呢?”
“《环太平洋》,他的导演片酬是500万美元+8%的毛利润分成。”
“为什么会有毛利润分成?”
“是他自己要求的,他愿意降低固定片酬,改为固定片酬+毛利润分成的模式。
我们考虑到这样可以降低资金压力,就同意了。
并且一开始想改为净利润分成,但他明显很明白这套,咬死了必须是毛利润,就是这样。”
大卫·海曼摊了摊手。
在好莱坞,所谓的票房分成一般都是毛利润分成,也就是发行方和院线分成后的票房减去制片成本。
而净利润分成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减去发行费用,税费等一系列其他的费用。
所以净利润分成很容易通过做高发行成本搞成不挣钱或者赔钱。
《哈利波特》就是用的这招坑的那些小演员。
《指环王》也是用的这招坑的导演彼得·杰克逊。
但显然,这两次案例之后,大家都明白了这里面的猫腻,想再用这个坑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最明显的表现,没人愿意再签净利润分成了。
拍摄《环太平洋》时,张辰因为没有过成功案例,属于弱势地位。
按照常理,根本不可能拿到分成。
但这部戏华纳出资并不多,连30%都不到,再加上张辰愿意自降片酬,华纳就同意了。
现在看了成片,有些后悔。